原标题:发现不一样的科学国际——初中“走进石林”深度研学课程(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想“行”而有获,必须先思而行,后再思,方有感悟。
科普研学是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隶属校园的校本课程之一。通过长期调研后,校园联合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凭借其丰厚的教育资源,精心策划“走进石林”深度研学课程。2019年10月20日、21日及24日晚,联合会秘书长、云南大学教授耿宇鹏博士,昆明理工大学谢雅妮教师相继走进校园,带领参与此次研学的C18级(初二年级)同学进行了研学第一阶段练习——“思”课程,为正式动身进行了很多的常识储藏。
“思”课程,望文生义,以科学思想来打开,没有考虑的研学就成了“游而不学”。
10月20日晚上,学生们带着好奇心和疑问走进了耿博士的讲堂。在人工智能年代,绝大多数书本常识都可以在网络上免费获取,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学会考虑比回忆常识更重要。在耿博士的引导下,学生们分红小组环绕石林这一主题,运用网络进行自主查阅文献,并活跃评论。
同学们反应火热,学习气氛稠密,纷繁围着耿博士发问。通过一晚上的自学与评论,学生现已能很好地进行相关常识的概括,而且,同学们在常识系统不断构建的过程中纷繁提出疑问,比方:“昆明石林为什么和古丈红石林的纹路不一样?”“钟乳石是怎么成长的?”……尽管彻底没学过相关常识,学生们却开端对石灰岩腐蚀转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产生了稠密的爱好。
10月21日晚上,耿博士环绕“科学不是什么?”和“科学终究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为学生进行了科学思想的解说,紧接着耿博士运用日子中的比如为学生具体叙述了科学探求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作出假定→规划试验→试验验证→成果剖析”。抓住时机,刚学完理论常识的西联学子们对“分明是馍夹肉,为啥叫肉夹馍?”这一贴近日子的问题打开了又一次的剧烈评论,并汇报了评论成果,站在台上的孩子们丝毫不怯场,兴奋地介绍自己的小组称号和条约,而重视团队协作简直成为了每个小组的守则,同学们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假定,有的小组乃至提出了12种假定。据耿博士介绍,西联的孩子所提出的假定比大学生还要多,这无疑是值得自豪的。
小组画报展现
10月24日晚,昆明理工大学谢雅妮教师走进讲堂,为同学们解说模型制造的原理和办法,我们表现出稠密的爱好,为研学后期的模拟试验打下了根底。
随后,在耿博士的引导下,学生又对考虑图、思想导图、概念图进行了深度学习,这些东西的运用,除了协助同学们回忆、存储常识,也能协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常识。孩子们打开了充沛的小组评论,并在黑板上画下了归于他们的考虑图。
此外,耿博士用自己导师钟杨教授的先进事迹,为同学们声情并茂地叙述了一名科研工作者应具有坚定不移、无私奉献的精力,同学们心里被深深牵动。科学研究需求科学思想,也需求学术精力和情怀。昆明西南联大研究院隶属校园不只仅是教授常识的摇篮,更是学术人才培养的温床。
为期3晚的“思”课程就此结束,却为孩子们石林深度研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根底。从初识文献检索到揭露讲演的预演,再到概念图、考虑图、思想导图的运用,最后到学术精力的领会,同学们不只学会了考虑、发问、总结和反思,各小组成员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小组评论中提升了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才能。信任做好足够预备的C18级研学同学,将会带着问题,更好地迎候石林深度研学课程的下一阶段的应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