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01父母们应该重视孩子间的比较
或许,每个父母在他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习惯。他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自己与邻居的孩子和同事的孩子在学习、家务、生活等方面做比较。
当然,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是在比较,他们只是谈论他们的孩子是怎样的人。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之中,每一位家长都越来越清楚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孩子是什么,通过这样他们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比那些孩子做得更好。
只是你的孩子不可能总是赢。事实上,自我价值感就是从攀比中而产生的。如果你发现别人比你优秀,你就会有一种优越感,感觉自己很有价值。但是如果你没有别人好,你会感觉自己没有价值,你的自信会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打击。
更重要的是,事实上,这种相对优势是脆弱的。只要比较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他就可能立马从自满变为自卑。因此,比较是为了找到更好的方法,而不是为了寻求优势。在这里,父母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地比较他们的孩子。
02家长们在比较中存在的误区
有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前面的句子是"没什么可以和别人相比,谁喜欢你都没用啊。",后面一句是"没有人像你一样,你不必和别人处处比较。"一个非常恰当的评论是,这句话的前半部分是现实,后半段是梦想。能够正常的看到,相比之下,会存在许多因此而受伤的儿童。
事实上,攀比不一定是件坏事。但不可否认,错误的比较会给人一生的痛苦,父母误用比较,往往会产生以下三个误区:
忽略过程,关注结果
一个小女孩邀请了一个朋友到她家,她妈妈告诉她马上把玩具收起来。孩子的脸更不情愿了,接着母亲的怒气上来了。"你为什么这么不听话?"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多么懂事,多么规矩……"但是这位母亲似乎没有注意到,她的女儿在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为她的朋友们服务。
孩子不是故意偷懒,而是妈妈忍不住开始批评孩子,忽视孩子的付出,怎么能不让人难过呢?
人们很容易对结果给出负面反馈,但只有少数人对过程给出正面反馈。父母经常断章取义地比较结果,却忽略了过程中的努力,这会让孩子感到委屈。
只比弱而不比强
电视剧《小欢喜》中的主人公方一帆虽然成绩并不理想,但却是一个热心肠且善于思考的阳光青年,他总是在朋友们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安慰大家失落的情绪,是这群小伙伴中的小太阳。
在众多网友的留言中大声疾呼,真想方逸凡这样一个热心肠的朋友!但是他的妈妈从来就没看到过他的长处,只是抓住他的成绩来说事,最后逼的他放弃了高考…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提出"习得性无助"的概念,即人们因为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对现实感到绝望和无助。
如果父母总是拿自己孩子的弱点和别人的长处比较,孩子很容易变得绝望、无助,甚至弄巧成拙:我是没用的,无论我做什么,我都不如别人。跟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可以被利用的优势将会不断丧失。
父母眼中的"差距"可能会转变为孩子的优势。如果父母能改变看待问题的视角,或许会突然豁然开朗,发现一个截然不同而又美好的视角。
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给你的孩子贴上标签
也许每位家长都曾在某个时候对他们的孩子说过:"你为什么这么懒?你看别人家的谁谁谁回家做作业从来不需要父母去催!","整天就知道无所事事,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有多勤奋努力!""只会浪费钱,你看别的孩子多节俭!"。
当父母的期望没有达到的时候,他们经常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试图在比较中羞辱他们,从而试图让孩子知耻而后勇。然而,"标签"比较往往是武断的,会因为偏见而导致孩子误入歧途。
"一旦人们被贴上标签,他们可能就在自己心中贴上了烙印,从而成为标签上的那个人。"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说。
盲目的比较和批评并不能让人清醒。相反,它会使情绪管理能力不成熟的儿童背负负面标签,在"不良行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只有用积极的引导取代消极的和极端的标签,我们才能找到根本原因从而解决症状。
怎么样做正确的比较?
先拿孩子和自己比较
不要总是拿你的孩子和别人比较,首先试着让你的孩子和你自己比较。
近日,杭州"铁杆妈妈"潘洁辞掉工作,自己创业,业余时间用于学习。今年,她以MBA研究生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实现了自己的北大梦。
如果有"别人的孩子",那么潘洁可能就是"别人的妈妈"!而潘洁的秘诀之一就是成为儿子的"对手"。自从她决定考研以来,她和儿子一直在一起学习:"只要我不出差,我几乎每天都要和孩子们竞争背单词。我背10个,他背5个,然后再互相抽查。""当孩子觉得我和他都是为了梦想在努力时,他就不会放松,"她说。
儿子在采访中说:"我的梦想是上清华大学。我会尽力的。我妈妈是我的榜样。"
许多家长想用"比较"来刺激孩子的自我提高甚至是羞辱,但他们只知道如何与其他孩子比较。事实上,把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比较是一剂良药。
黄磊曾经说过:所谓"严厉的父亲"不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而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对父母来说,严格要求自己,和孩子们互相促进才是明智的。
灵活的比较和鼓励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取得好成绩,不要认为他是愚蠢的。相反,你应该告诉他,他会慢慢成功的。这让孩子们能够接受暂时落后的现状,而不丧失追赶的信心,明白成功或失败不是一时的事情,并展望长远的未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模式,有自己的灵性触角,这是上帝的礼物。关键在于这些优势能否得到利用。
教育家马卡连科说: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尊重孩子间的差异,挖掘属于孩子自己的秘密武器,总比用别人的长处攻击自己强。
学会接受你的孩子
如今,跟着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被各种各样的轻蔑所束缚。父母也可以把这种焦虑带到他们自己的家里,甚至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他们的孩子看作是他们价值观的附属品。
"我做不到,所以你必须替我完成!"和"当我这么做成这样的时候,你不能比我做得更糟!""别人能做到,你也必须做到!"。这些话是父母焦虑的反映,也是自己欲望对孩子的束缚。
嘴说的是"这是为了你好",心说的是"我要你怎么样",人生的常态更多是平凡的,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应该把观念强加于孩子。
海明威曾经说过:"真正的高贵高于他过去的自我。我们该尽力控制自己对孩子们的不断比较,冷静而深刻地反思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并为孩子的稳步进步感到高兴,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有一个成功的坚实基础。
我是奶果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