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高中生考虑选专业的时间已经越来越早。
过去是高考出分后填报志愿,而现在无论高校的选拔考试,还是新高考的选科规划,都面临专业选择的问题。
即便进入大学后,也必须尽早规划未来的出路。
打算出国,得早考托考G,好在大三申请暑期海外科研或交换。打算就业,得通过实习积累经验并刷新履历。即便是保研,这个看起来最不容易出错的选择,也需要权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邀请北大光华管理学院16级学长,与我们分享经管类专业的学习内容、学习规划、毕业出路和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高中到大学,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在高中,我们评价一位同学的标准十分单一,就是看分数和排名。
我们如果想进步的话,很简单,只需要把自己的分数提上去,就是大家所谓的进步。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也会参加各种的竞赛、培养各种的兴趣爱好,但其实大家面临的选择十分有限。这一点跟大学是很不一样的。
进入大学后,每个人面对的评价机制变得更多元。
我们不仅仅要选择一所心仪的大学,更重要的是要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专业,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甚至以后可能投入到工作的一个领域。
不仅如此,大学阶段的试错成本会慢慢的高。
相比高中,我们做出每一个的选择很可能会产生一个更长远、更持久的影响,它可能决定了你未来十年的工作和生活将会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因此,合理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去扬长避短,去做出慎重的选择,才是大学应该做的第一个任务。
讲到机会与选择,想要跟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一个我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学习一个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概念,叫做机会成本。
可能大家会觉得陌生,什么是机会成本?在课本上面,机会成本的定义是指在面临多方案决策时,被舍弃选项中价值最高的成本。
比如说,我们可能面临着ABCD四个选项,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并不是说其它几个是错误的,其实每个选择都会给我们大家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我们时间精力有限,只能做出一个选择。做出选择之后,最舍不得但不得不放弃的那个选择,就是我们的机会成本。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大家在考试的时候,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策略,我们会优先选择自己有把握的、自己容易做对的、自己熟练掌握的题目,而放弃那些超过自己能力的题目,去最大化自己最后得到的分数。
这个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在机会成本的思路下面做出的一个理性选择,也就是我们在给定自己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的收益最大化,这才是我们该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来考虑的问题。
之所以我们要考虑机会成本这样一个审视问题、面临选择的时候做出选择的思路,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时间、我们面临成长的机会都是有限的。
因此,在这样的一个思路的指导下,要做出一个最优化的决策,要求我们主要做的是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认识自己,第二方面是了解学科。
经管类专业主要学什么?
很多同学觉得经管是一个特别生活化的概念,在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我们可能每天都在和商业打着交道,但是我们不能清楚地描绘商业究竟是做什么的。
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经管类专业的核心问题是研究资源更合理的、更优化的配置。
在商学院中,我们主要学习以下几个科目,分别是数学、会计学、经济学、运筹学和营销学这样几大工具。这几个工具就是帮我们建立一个对商业运行架构的认知,同时给我们提供一个创造更大、更长期的商业价值的思路。
一个被经常提问的问题是,金融学和经济学有什么异同?
第一,目的和侧重点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更多的目的是去解释和预测这样一个世界的经济学现象,可能是一次金融危机,可能是如何让一个经济体更快更好地发展,可能是解释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联系。这就决定了经济学更多侧重一个模型的研究,从科学的角度去看经济的运作方式。
但在经管类专业方面,很大程度上是从金融学的层面,我们的目的其实更侧重于实践和和应用,可能不会深入地去了解理论,但是我们会思考基于这样的工具和理论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让这些理论在实际生活中产生一个更大的价值。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国庆期间大家可能玩过《家国梦》这个小游戏,我们任何一个人都给予了一定的资源和时间去完成特定的一些指标。那么在给定的资源和时间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最大化效率,或者缩短达成一定目标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去合理化地去配置资源。
这个也就是我们商业决策中经常要考虑的事情,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些资源,如果我们把它放在A工厂,可能给我们大家带来的收益要大于我们把它放在B这个不是很有组织的一个生产区域。
第二,商业里面会更多考虑利用协同效应来创造价值。
什么叫做协同效应?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学习数学,可能在这一个小时里不仅提高了数学,对于提高物理的解题速度也有很大帮助,那这一个小时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在数学的基础上给你创造了和物理科目的协同效应。
我们在经管类专业的学习过程中,也是通过一个一个这样的例子的学习,通过学习理论和工具,未来通过一个合理的投资决策创造协同效应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商学院的学习环境是怎样的?
很多进入经管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会有这样的体会:上大学以后面临着更大的同辈压力。并不像一些长辈们说的那样,上大学就轻松了。
其实我们要批判地来看待这种现象。客观来看的话,的确经管学部会面临一个比较大的压力。这是因为大家都在面临相同的选择。在同一条赛道上面,每个人又想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想取得更快的进步。在这样的一个更频繁的比较下,我们就很容易获得更大的压力感。
但这样的压力也不是绝对没好处的。在这样的压力激励下,我们大家可以更快地进步,可以向更多同学学习,能够最终靠更频繁地与他人的比较和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做出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调整。
经管类专业和其他很多学科不同的是,它更强调培养文科和理科两方面的思考能力。因为我们不但要对商业有所洞察,还要对数据有一个比较强的分析能力。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可能文科生会学习更多理科生的思维方式,而理科生也会掌握更多文科生的记忆、展示、陈述和分析能力。
在商学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就是提升自己的交流与沟通能力,以及涉及到的成果汇报展示能力。
一开始大家会面临很多很多的课堂展示任务。这样的任务不仅是促进我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去学习课堂里的知识,同样还提供了一种我们如何去把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的一个机会。
在这样的机会中我们面临更多的是如何让对方更清楚、更简单直观地了解到你的意图。这个也是我们未来在真正的商业领域去做汇报、去做展示,所必需的一种能力。
商学院的大学四年怎么度过?
一个典型的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他的一个大学四年究竟是怎么度过的?
大一阶段
首先,在大一的时候,会把主要的时间花费在学习数学、经济学、英语这样的工具性学科上面。同时也会在大一的时候参与很多的社团和学生组织,在这样的参与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慢慢的变多地建立起和同学的联系,和学院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大家更要注意到,去思考在不同的学科学习的时候,我们要了解它是如何去应用的,更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有的放矢地去学习。
同样面临一门高等数学,对于物理学院、数学学院的人来说,他们更多地去研究它背后的一个科学的逻辑。但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同学来讲,学习高数、学习线性代数这样的科目,可能更多地是帮我们去理解经济学和金融学中实际会遇到的问题,我们更强调于它的应用能力。
在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学习英语中地道的表达,更要去学习如何有效地去应用英语去完成一个商业的案例分析,去完成一个更有逻辑、有知识架构、更容易让人理解的课堂展示。
大二阶段
在大二阶段,学习重点转换到了学习实务知识,了解应用学科,比如说财务管理、营销学、金融学和数据分析。
大二这一年,更多的同学会面临自己的细分专业的选择。比如拿光华来说,我们在大二的时候会面临选择四个细分专业,分别是:金融学、金融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和会计学。
在大二的时候,也会有慢慢的变多的同学参与到商业案例比赛中去。在这样的一些比赛中,我们将对自己学科学习到的实务知识和不同学科进行综合应用。
这样的比赛往往都是以组队的形式呈现。几个同学一起去完成一个真正商业世界里的案例分析,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具有了商业分析的基础能力。
大三阶段
在大三阶段,其实主要的任务就从学习和商赛转化成了另外的两个板块,分别是交换和实习。
出国交换
对于经管类同学来讲,很大一部分人会选择在大三的时候,拿出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国外的某个学校进行交换。
在这样的一个交换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在交换学校继续去学习自己专业所需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和其他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去看看这样一个世界上其他几个国家的同学究竟是怎么样学习这一门学科的。
在交换的过程中,慢慢的变多的同学还会在不同学校的培养架构下对金融学或其他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一个不同的环境里面,很多也会更能够清楚地想明白自己未来想要去做什么。
实习
在大三还要面临一个选择暑期实习的问题。
与其他学科不一样的是,经管类专业对于每一个同学的应用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本科阶段通过不断实习去了解,在真实的生活中这些知识和商业逻辑是怎么样应用的。
很多同学都要在大三上学期开始暑期实习的申请,通过一轮一轮的面试、笔试来争取实习机会,也让实习公司了解到每一个人优秀的表现,来完成暑期实习的确定。
在大三的暑假阶段,大家可能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更清晰的规划,通过实习的经历,来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某一个之前选定的领域,然后决定自己要不要留在这个领域。
大四阶段
大家将在大四的阶段,慢慢的变多地进行自己未来工作的申请或者是选择自己以后的去向。
无论是自己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还是选择去到工作岗位上面,这样的一些经历都将成为大家大四阶段的学习重点。
商学院的大学四年会收获什么?
经过大学四年的培养,我觉得收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去阐述。
合作精神
第一个方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商学院带给我的,就是合作精神。
前面我们讲过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我们可能有很多很多的课堂展示和小组的过程报告的机会。
这样一个报告学习的过程,不仅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不同知识是怎么样去应用的,怎么样去综合的利用知识完成一个商业案例研究,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与不同的同学合作的机会。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会对时间的把控,会对情绪的管理都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在这样的一个合作的学习环境下,我们也会和同学们建立一个更紧密的联系,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直面压力
第二个方面,商学院的培养给我带来的很重要的收获就是教会了我如何去面临压力。
其实在商学院里面我们很多时候都面临着时间掌控和安排的问题。也就是说在同时面临很多很多个任务的时候,该如何去掌控自己的时间,如何去分配自己的时间,来尽可能高质量的完成不同的任务。这是我们在大学四年里面不断去学习和平衡的内容。
当我们面临巨量的学习任务和实习任务时,我们如何在众多的任务中做出一个排序,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这是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面临期末季、实习报告的截止日期这样的一些压力的环境下,慢慢学习到的一个宝贵的技能。
交流表达能力
第三个方面,在商学院的几年里面,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
在高中的时候,很多同学更多地是在纸面上去写出自己想表述的内容。但在商学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是参与到课堂的展示或是商赛和面试中。
在这样的一些面试或商赛中,我们也会进一步地加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临场的分析能力。
拓展视野
第四个方面,在商学院的学习会扩大每个人的视野。
有的人总觉得商学院一开始就和钱打交道,会让本应很清高的大学生沾上一点市井气。但其实我对市井气的理解是很中性的。它可能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每天和钱打交道,就会只关注于钱,而失去了那些文人的特质。
相反我在商学院关注更多的可能是宏观市场的动态、是贸易战、是不同的商业运行模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是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这样的一些问题。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的浸润下,我们其实更多地了解到了这个社会上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也更多地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去看该如何让我们的社会更好的运作。在这样的一些话题和知识的环境下,我们也能有一个更好的拓展自己视野的机会。
思维方式
第五个方面,我觉得很重要的是商学院带给我们思维方式上的塑造。
可能很多同学在高中,不断被强调要有条理的去学习。但所谓的有条理,其实更多是在充足的时间这一前提下,去考虑合理安排自己每一个科目的学习时间。
通过经济学的学习之后,我们会发现,如何理性地思考和合理地舍弃,这个是让我们今后能更从容地面对工作和生活的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方式。
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渐渐掌握了如何去全面地了解一个学科的内容,或者说如何全面了解一个问题,如何去分析和解决它。
在金融学的方面,我们更多地强调的是长远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仅要关注今天我们的一项行为带来的影响,更要关注的是我们今天采取的行动或者做出的投资决策会在未来带来哪些回报。
这样的思维方式,我相信无论是在真正商业世界里的一个应用,还是对我们之后面对人生重大问题的选择上面,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商学院的毕业去向有哪些?
商学院的同学最终的工作选择和毕业去向,究竟是怎么样的?
其实主要的毕业方向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就业和深造。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商学院毕业后直接工作的比例要高得多。还有略少的一部分同学会选择继续读书,在国内或在国外攻读研究生项目。
就业方向
在就业方面,大家面临的主流工作选择一共有如下几类。
投资银行
可能很多人觉得投行是一个很高大上的、很高强度的工作岗位。那么投资银行主要是做什么呢?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帮运营得很好的公司去完成一个上市的任务。通过上市,公司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融资机会,可以有更多的资源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和生产规模。此外,还能够最终靠投行去完成很多的商业交易,包括并购、合并等等一些交易。
在投行工作,思考和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更准确、如何更高效地呈现一个公司的运作状态。通过对公司的了解和对金融财务模型的搭建,帮助投资者、也帮助市场更好地去了解和判断这一家公司,或者是一个行业他们的动态。
咨询公司
可能大家对于咨询的了解比较少,那么咨询主要是干什么的呢?
咨询主要提供的是对于商业的分析和思考。比如说,大家可能会有所耳闻的麦肯锡、贝恩和波士顿咨询公司,他们通过对不同行业的观察和对数据的研究和整合,去帮助在不同行业运作的公司去完成一个更加理性、更加高效的决策。
商学院的同学在咨询方面所产生的效益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商学院培养的一种长远思考、全面思考的思维方式。
在商学院,我们会接触到很多的数据和案例,需要培养自己的能力去把这些数据综合运用起来,利用这些数据和案例去做出商业判断。
究竟这样的一个行业该做出怎样的选择,该做出怎样的决策去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这样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真正在咨询行业里面为实业公司创造价值的方式。
私募股权/风险投资
私募和风投公司其实是通过对公司的股权投资来完成自己商业回报的追求。
比如说,在私募和风投工作的同学会参加很多个公司的路演,去看一个一个需要融资的实业单位,他们有什么需求,他们现在做出了什么产品或服务,然后通过他们对商业逻辑的判断来完成自己的投资决策。
私募、风投和基金很像,就是通过对一个公司的判断,运用自己手头能掌握的资金资源或其他资源,来帮助公司更好的发展,同时帮助自己取得一个更大的收益。
在这样的公司工作,其实主要发挥的还是自己对数据和商业更深入地了解。通过对金融知识来更全面地去分析、更精准地去判断一家公司究竟是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
量化分析师/数据分析师
一部分对理科或对数据更感兴趣的同学,会选择量化分析师或者数据分析师这样的岗位。在大学阶段,他们会花比其他人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和分析数据,去完成这样数据分析类的学习。
在当今大数据的环境下面,他们的工作变得更高效、更可行。通过一些计算机手段去完成对数据的一个更全面的挖掘和分析,这样的同学也有很多服务于投资银行或股票交易市场中的一个机构,帮助投资人完成一个更好的数据分析工作。
实业
除了上述行业和岗位外,其余学生往往会选择实业。
在商学院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可能会感觉自己学的东西很空。但当走进实业之后,很多人会发现其实在真实的生活中,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和应对方式,都和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不一样的。
商学院的学习过程还给我们大家带来了思路上的一种收获:在面临各种不同任务的时候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会帮助我们在不同的职业领域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对商业的思考和对任务的掌控能力。
以上就是经管类学科的一个简要的介绍。
通过对于金融学或经管类专业的课程内容、培养方式、毕业路径的了解,同时也在加深我们对自己的优势劣势、性格特点的了解。这样一个双向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做出一个更合理的、更优化的选择。
选择专业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录取分数越高的专业越适合你。关键是了解专业学习的内容、发展前途、培养模式,再结合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性格禀赋,做出最对自己最合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