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12月8日上午,一份特别奖助学金的颁奖大会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
它面向西部地区27所“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展开评选。要拿到它,成果好仅仅条件之一。递送请求资料时,你有必要编撰一篇学习我国科学家精力的心得体会。经过初审后,你还要参与书面考试和面试。考试考的不是专业相关常识,而是考你对我国近现代出色科学家和你本校的大科学家们,到底有多了解。
这便是感恩我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助学金。它由西南交通大学立德树人教育开展中心于2018年建立。一年合计1000万元,其间奖学金每人2万元,助学金每人1万元。
“今天咱们是奖学金的取得者,今天起咱们就应时时刻刻以我国近现代科学家为典范,在未来也成为像他们相同助力科学事业的新式人才。”获奖学生代表、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南洋书院大四学生张若彤在讲话时这样召唤。
这不是说说罢了。本科毕业后,张若彤将赴美进修。“我一向觉得,成为科学家,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
在预备请求奖学金资料时,张若彤写的,是现已故去的我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
林俊德,爆破力学与核试验工程专家。他参与了我国悉数45次核试验,50余年据守罗布泊。
张若彤叫他院士爷爷。2004年,上幼儿园的张若彤被读博士的父亲带着去听学术会议,第一次见到林俊德。那之后,张若彤才知道,在大漠深处,有个当地叫罗布泊,有个基地叫马兰,有群和院士爷爷相同的人,隐姓埋名,为国家核武器研讨作出了永存奉献。
再次和院士爷爷碰头,是2011年,现已读初中的张若彤去听了林俊德的报告会。尽管听不太懂学术内容,但有两点,她一向记到现在——“要懂得感恩党和国家”“搞科研要勇于自主立异”。
“我觉得,我国的开展少不了像林院士这样的人。”她停了停,小声说,“我也期望成为这样的人。”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时机和大科学家面对面打交道,但他们相同从科学家身上,得到了某种力气和指引。
取得此次助学金的西南大学心思学部2016级本科生蒋利娇给科技日报记者讲了个故事。
那是2015年10月,蒋利娇刚上高三。父亲忽然患病,让经济状况本就欠好的家庭落井下石。蒋利娇想到了退学。“我一向觉得读书就为了爸妈。他们有困难了,读书也没意思了。”
班主任请她吃饭,跟她共享最近的大新闻——屠呦呦取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教师跟蒋利娇说:“你和屠呦呦相同,有坚韧的质量,但你也应该有颗‘清楚的心’。”
蒋利娇去找屠呦呦的资料,想弄理解什么是“清楚的心”。她总结出了答案——是崇奉。屠呦呦有报效国家的崇奉,所以纵然遇到苦难崎岖,她也无怨无悔。
读书不仅仅为了爸爸妈妈。人要有崇奉,要清楚自己是怎么回事而努力奋斗。屠呦呦,一个和蒋利娇没有一点交集的科学家,在那个时候,给了这位苍茫的女孩一点点启示。
为预备第二届感恩我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助学金的书面考试,蒋利娇又细心读了两弹功臣的业绩。“他们有使命感,有报国的一腔热血,这是咱们今世年轻人很短少的东西。”这一次,蒋利娇从科学家身上取得了新的精力营养。她开端考虑,自己的人生是不是应该过得更有意义。
“一次请求奖助学金的进程,便是一次学习科学家精力的进程。”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孔祥彬说,“不强制要求他们要到达什么境地,仅仅期望他们多看一点,多想一点,去追科学家这颗最亮的‘星’。”
来历: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来历于网络
修改:张爽
审阅: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