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平时工作,还是亲朋好友咨询,孕期被问到最多的问题中,「怀孕了但是不小心吃过避孕药,该怎么办?」绝对会排进前三位。
紧急避孕药的「全或无」影响
紧急避孕药,常用的是「毓婷」之类的合成孕激素(一般是炔诺孕酮),另外还有米非司酮。
从药物分类来看,这两种都是 X 类。就是说,如果明确怀孕,临床是禁用的。
但从时间上来看,通常吃紧急避孕药的时间是性交后72小时内。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要么还没有着床,要么刚刚着床,对胚胎的影响应该遵循的是「全或无」——如果药物发生影响,那么会直接作用到胚胎细胞上,造成了胚胎的直接死亡;或者就是影响的细胞不够多,而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创意
所以,如果你是性生活后马上吃了紧急避孕药,结果还是怀上了,那么是可以继续妊娠的。
但是有些人,可能吃药时间推后,或者一个月内有连续用药,或者这次用药前也有过无保护性生活。这些情况下,对胎儿的影响就难说了。
孕期药物的致畸风险
其实,事情远没那么简单,孕期关于用药的问题还多着呢。
有一些孕妇由于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需要在孕期继续用药治疗。当医生给出药物医嘱时,很多孕妇第一反应,都不是这个药对自己疾病的治疗效果如何,而是这个药会不会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这听上去好像是天经地义的想法,毕竟每个人都会关注肚子里的胎儿。但是,如果要说到保胎药,大多数人的关注点却又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很多人刚怀孕的时候,生怕刚怀上的这个胚胎不够「稳定」,所以不少人会想搞点保胎药保一保。这个时侯,大家的注意力就都放在「保胎药」会对胚胎「好」上面了,全然没有了对于孕期用药的纠结。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创意
以至于极端矛盾的情况都会时有发生,那就是前面刚刚咨询过医生,自己服用了某种药是否不安全,接着就让医生开点什么保胎药保一保。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放大了已知的风险,却忽视了未知的危害。
很多药物确实存在潜在致畸风险。比如按照孕期用药分级,不少临床常用的药物被分到了 C 类和 D 类,就是说起码动物学试验里发现了这种药物对胚胎的致畸作用了。
但是,通过对人类临床观察,这个致畸的风险可能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
我们来看看药物致畸的问题。
其实,大多数临床常用药物致畸风险并没有很大,基本都会在 5% 以内。
就是说假如你生活在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里,这个环境里没有一点水源、土壤和空气的污染,当然也没有一点辐射,没有转基因食品——就是说没有一点外部因素会让你的胚胎发生畸形。
现在,你用了某种有致畸风险的药物,这种药物可能会使你胚胎有 5% 的风险发生畸形。而多数药 5% 都不到,可能也就 1~2%,连 3% 都不到。
为何需要说这个 3% 呢?因为有一个叫做「背景致畸」的情况,这种背景致畸率就是大约 3%。
什么是背景致畸呢?就是说因为你是生活在地球上的,这不是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即使地球被改造成一个绝对安全的环境,在胚胎基因的复制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随机的几率,使得胚胎发生畸形。
也就是说,即使你没有一点的外源性刺激,胚胎本身发育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可能自发地出现畸形。你所生存的这个复杂环境,以及胚胎基因复制过程中的随机风险,就形成了这个背景致畸率,大约 3%。
很多药物让你的胚胎发生畸形的风险,其实连背景致畸率都还不到,或者也就相当于一个背景致畸率水平。
说白了就是,即使你什么药都没用过,也照样有胚胎畸形的可能。而且这个风险,不比你用药小多少。
图片来自:站酷海洛创意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些已经发生畸形的胎儿,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呢?这里面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等。所有这些因素中,比例最高的一个,叫做「原因不明」,这种因素占了所有致畸因素的 50~60% ——我们有超过一半的致畸原因,都还是不清楚的。
而药物因素占了多少呢?1% 还不到!
也就是说,在造成胎儿畸形的问题上,你所听说过的药物致畸,仅仅占了冰山一角,而更多的危险,存在于那些未知当中!而只是因为你不知道,所以你就把它们忽略了。
因此,在医学上,孕期用药一个原则就是:如果孕妇存在需要用药物治疗的疾病,那么不应该因为怀孕而放弃治疗,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还是能够正常的使用药物的。
在这条原则指引下,以至于怀孕期间使用化疗药都不是绝对禁忌——只要用药的获益大于风险!
既然如此,那么那些孕期因为不小心误服了某种药物的女性,就更没有理由因为这颗药,而把孩子打掉了。
所以,如果有患者来咨询,我会在详细告知风险之后告诉她,现在是早孕期,你对这个胚胎有主动权,你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留下来或者打掉,就好像意外怀孕的人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做人流一样。
如果仅从医学专业来看,如果你选择留下来,那么就要承担可能发生畸形的风险;如果你选择打掉,那么就要承担流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