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孙先亮:师者之仁,创见未来
孙先亮,青岛二中校长
本文系作者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六届年会上做的主题演讲,以下伟演讲全文:
大家下午好,我实话跟大家讲,我是临时被请来替补的,但这就有了这个机会来学习,却也是非常好的。今天下午已经有两位嘉宾,就教师在这个时代的角色定位和改变,面临着很多挑战,给大家作了交流。可能大家感觉这个题目有点难,我也感觉很难。但是,这是这样的一个问题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今天确定了个题目,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看法。
题目叫“师者之仁,创见未来”。老师最重要的品质叫做“仁爱”,因为教师面对教育对象就是学生,这种爱是可以传染的,是可以传播,也能传承下去的。所以教师的爱在哪里,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拥有未来。我认为,一个好的中医是治未病,一个好的教师教未来。但是“教未来”,不是你看见孩子的未来就可以,而是需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可以为孩子未来提供很好支持的师者。因此,教师的仁爱,就是要让自己成为适应未来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的优秀教师。
理解教师的角色,首先要真正认识时代教育的特点,因此
第一个大问题就是:未来教育的特点。未来是近还是远呢?我认为未来已来,下面从两个角度进行交流。
一是技术主导的教育时代,这是从教育外在影响的角度来看。
从1997年深蓝打败象棋大师以后,对很多问题的思考慢慢的开始了,同时对于教育的影响也慢慢的开始了。今天面对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很多技术,带给教育的变化,我用几个特点来描述教育、定位教育。
全球化。全球化不用太多解释。
开放性。开放性以前指学校对校园外家长开放、对社会开放。今天不止如此,今天是对世界的开放,还不止如此,现在的开放还在于极度的跨界。这样的教育环境对于怎么看待孩子和理解教育决策,应该有一些很好的启示。
互动性。因为互联网,成为万物互联的时代。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哲学观点,在今天更为现实。因为有了技术,任何可能都存在。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不同的内容与方式之间,都可真正实现没有隔阂的互动与交流。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就是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网络上的点,相互之间的融合交流皆有可能。
定制性。定制性的特点很明显。传统的教育是我们给学生定制的学习和教育内容,但是我们不会因为适应学生而定制,是完全根据成人的意志而制定。今天我们的教育,要转换角度去思考。学生们会向老师进行个性化定制,提出学生自己所有必要了解的知识的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我们就得去适应孩子。以前,可能有的孩子问个问题,有的老师会很高兴回答,有的老师会搪塞一下。但是未来这将是普遍的存在,孩子肯定会不断提出问题,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实践性。有人讲,虚拟空间让我们大家可以不用出门,做很多事。似乎很多实验,在网上可以做了。各位一定要注意,今天的样态学校可以不存在,但是实践性的活动将决定孩子未来发展程度和水平,是很重要的支撑点。未来的学校可能没人上课了,但是孩子的创新实践活动、社团实践活动等,锻炼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一定要通过平台实践。不然的话,人们会在虚拟空间当中根本找不到真实的自我,也无法锻造出自己的能力。
二是从教育的自身影响来看。技术带给教育的改变,感觉还有一点距离,但是教育自身的改变却实在地发生。有哪些改变呢?首先量子思维告诉我们,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是混沌的、模糊的状态。我们用这种思维看待每一个孩子的时候,各位也许会想,我知道我的孩子是谁,我蛮了解孩子。你这样想的时候,过去别人认为你是高明的老师。今天别人会说,你其实根本不了解孩子。
孩子没有很好的方法把最真实的自己告诉你,孩子在此时的表现和彼时的表现是不同的,所以我们无法准确判断一个孩子,特别是在互联网与信息化的时代,每个孩子的内心更加复杂,教师根本无法掌握的孩子。
学生的自主发展成为可能。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个性发展的教育,离开了个性与差异性,独立的生命个体将不复存在。大家也许不信,但这是事实。因为每个人极具个性,这种个性决定了我们的存在状态是不一样的,也决定了对世界的贡献的差异。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个人要成就自己,要更好地发展,只有靠个性的东西,它决定了一个人发展趋势、宽度、高度。
有人觉得孩子是一张白纸(或白板),因而教师认为想施加什么影响,想在学生身上做什么都可以。但是对不起,我们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并没有让教师的设计和期望在孩子身上产生相应的影响。我们忽视了什么呢?昨天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先生说,他办了一所学校,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用一年的时间,识得了2000多个汉字,也许无法想象,但是他做到了。
今天上午蒋教授提到了,小学三年级就能够理解物理学中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只是要改变教育方式而已。能还是不能,各位心里很清楚,因为我们往往不愿意承认,因为觉得老师是强大的,老师拥有知识的霸权。所以自主发展,是这个时代必须赋予学生的权利,因为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
学生的需要决定教育的存在状态。这一点也是这个时代不可回避的问题。当然让孩子提出自己发展需要的时候,不管是个性发展的需要,还是像社团、搞课题研究、参与社会实践、体育、艺术这些活动,这构成了一所学校的样态是什么。我们讲学校特色,特色不是指一两个项目,而是让学生有一种方向,并且可以提炼成理念、精神、文化的东西,才可以称之为特色。
熵减决定了生命的活力。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一个从有序到无序的状态,有序到无序是熵增,熵增是一种无效能量的增加,要剔除这些无效能量,就是熵减。今天学校压给学生的课业负担太多了,孩子真正的活力在熵减,减掉课业负担,以及那些孩子不喜欢做的事情,让孩子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这是科学给教育的一种启迪,这也是哲学的一种思维。
第二个大问题:教师角色的定位。
第一点:挑战不可避免。这体现在:
教学理念与方式。教学的理念和方式要发生改变。人工智能要教会一个学生各种知识,将会是一个最简单的事情。一个老师还是像以前那样的灌输方式,从头讲到尾,结果只能是让孩子很疲惫地听课,却没有机会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思考,这种方式已经不行了。所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一定要真正的确立起来。
教学资源。以前的教学资源非常有限,今天很多机构在做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将来一定是无限的。未来可以这样讲,如果我们大家可以敞开资源大门,任何一个国家最好学校的资源都可以为我们所用。整个世界就是你的资源库,而不仅限于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
教学时空。以前离开教室,教学活动无法进行。现在却大不相同。青岛二中推进了四年的互联网+教学,现在即使老师在美国参加培训,他可以指导学生在学校里面学习。到了周六周日的时候,学生在家里学习,老师依然能够最终靠PAD端回答学生的问题,依然可以给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到上海、北京甚至国外参加科学技术创新比赛的时候,老师同样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问题解决的交流。可以说,教学的时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不是一定要在某个固定时间段、在某个固定的场所,而是随时随地能够直接进行学习交流。
师生关系。未来学生将是教学的主导者,大家问,那怎么可能呢?因为学生学习的需要,决定了老师教什么怎么教,而不是老师认为的重点。教师认为的重点,很可能今天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教师认为不是重点的知识,在孩子那里可能是个问题,因为时代在改变。学生学习信息的获得的广度和深度,是教师没有很好的方法完全了解的。
传统的教师将被人工智能取代。2016年的时候,美国佐治亚理工推荐了一个优秀的助理教师,结果揭开面纱之后,原来是一个机器人。将来家庭都可以请一个孩子学习的人工智能人为指导教师。这种情况现在会大量存在,已经不是稀奇的事情了,斯坦福大学的蒋里教授也谈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所以只会简单、重复、机械的训练教师,一定要被人工智能取代。
第二点:教师角色内涵的重塑。这包括:
教师必须让自己成为创客,才能不被替代。创造什么?就是课程、指导学生个性发展的资源和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与提升。留住为教师的角色,应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学生人生的规划师。这一点很重要,这不是人工智能能解决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存在,未来发展需要有更加专业的人给他们指导精准的发展指导,需要持续进行跟进的帮助。这需要有高水平的规划师的指导。人工智能将无法胜任这项工作。
教育理念的创造者。面对未来的教育,传统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了,这就需要创新教育理念。也许你的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用来给学生做指导时,学生能够高效益和高质量地学习,真正获得一个非常优秀的成绩时,这样的老师价值百科巨大。我相信这样一个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创新,会立即被全国的学生认同和接受,这样的教师马上成为一个全国的名师。
学生发展的激发者。今天的教育更多是由外而内地去管控、灌输,但是各位要知道,我们今天的教育一定要转换思维,由内而外地激发学生是最重要的教育。我们只有走入学生的心,才能更多地从他的需要出发去处理问题,才能让学生去理解学校的教育。所以教师一定要变成一个最好的激发者,而不是外部的灌输者。
学生发展资源的创造者。未来的学习方式和知识的测试方式,可能真的不需要老师了。但是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化,却需要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可以说,真正需要老师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每个老师提供独特的支持。所以有独特才智的老师,才成为学生未来发展重要的财富和资源。
第三个大问题:为未来做好今天的准备。
第一点:未来学校的基本样态。主要有三个特征:
学校平台化。学校像平台一样,提供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丰富的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和研究资源等等,每学生可以在上面找到自己的特别感兴趣的发展趋势和支持资源。这样的平台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寻找自己未来的方向,进行学生发展的资源支持。
教师创客化。创客是一个很重要的老师角色定位,不断创新才能让教师拥有引领学生未来的资格。我认为不管人工智能到什么水平,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再强大,但是也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阿法狗可以打败李世石,这不是阿尔法狗比人更聪明,而是因为人的计算速度很难超过机器,并且如果有真正的创新,人依然有很大的胜算。
学生个性化。这是一种必然,一所学校未来把两个事解决好,一是学生知识的高效益地掌握,这是学习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好,因为这是学校的活力所在。
第二点:未雨绸缪,锻造未来教师。未来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
塑造复合能力的教师。一个教师只有具有多种专业的能力和素质,才能让自己的适应未来所面对的各种挑战。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品质的教师。教师的职业体验需要激情与热情,要有创新创业的品质,才能保持事业的信念和追求。
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未来传授知识将不是教师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把学生引导和带入实践当中,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非凡的意义。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变得更重要。
培养具有独特才华的教师。学生发展需要教师资源的支持,每个教师都具有自己专业之外的独特才能,而且一个具有独特才能的教师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培养具有领导能力的教师。未来需要的教师要能够很好地策划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比如项目式学习等。老师应当具备领导能力,领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基于实践和现象的学习和发展活动。
熟练运动现代信息的教师。现代技术需要教师不仅要熟练运用,更好懂得一些基本的编程等知识,才能更好地对教育进行深度地实践,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最后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教育,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事情。 ”我们要不断通过改变解决今天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而且终于不可及。”有远见的人,从别人看不见的微小之处开始改变,而最终达到别人难以追赶的水平。所以,教育一定要变革,而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能取得成效。谢谢大家!
【年会分享】严文蕃: 大数据时代学生隐私的保护
【年会分享】周洪宇: 智能教育对教育治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