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底力操练:肘底力是用肘部关节的沉肘归中定位法,打通肩关节和肘关节,练出人体周身的整劲与藤条劲。
所谓沉肘归中定位法.指的是习练者以二字钳羊马姿态站定,双肩放松下沉后,双肘及两前臂于胸前相合放松下沉,在身体中心线上的心窝方位并住不动。一起将并住的双肘、双臂尽址向前扩展(图013)。为了便利操练,初学者能够在双肘之间夹上一支笔.来查验本身动作的规范性与持久性。
事实上,肘底力是笼统的.特别初学者往往不简单了解它。沉肘很简单做到,肩部放松下沉后,肘部天然放松下沉;归中也很简单做到,难的是双肘及两臂并住前伸.此刻膀子和大臂肌肉简单发酸发紧,不易坚持,此刻牢记不行耸肩.应始终坚持肩部放松下沉的状况。一起,领会双肘的兼并前仲与双膝的内嵌上提之间的联络.领会周身天衣无缝向前上方用力的感觉。初学者每次操练3分钟即可稍事歇息.避免过于疲乏导致动作变形,失掉操练效果。
关于初学者而言,怎么快速地感应到肘底力的存在?现供给一种感触它的办法:
以二字钳羊马姿态站立,坚持右肘归中定位的摊手形状(图014);令一配手右侧站立.抬起右掌以短暂轻捷的动作,向下方轻拍扎马者前伸之右前臂(图015).
如扎马者在肘部归中定位不动且全体动作结构不散乱的情况下.能显着感触到本身前竹随配手下拍之力稍向下沉(图016),当配手下拍之力消失之际,下沉的前臂敏捷主动弹回中线方位(图017);
且配手也能感触到本身拍击之力好像击打在一根极具弹性的藤条之上,这便是沉肘归中定位后所发生的藤条劲。如肘底力练到较高境地,即便配手用双掌按在扎马者伸出的前臂上,倾尽全身的力址猛力下按,扎马者手肘也不会脱离中线,马步更不会有少量不坚定.这便是日久功深后。肘底力藏劲卸力的微妙。
沉肘归中定位法的效果在于,敏捷打通人体双肩关节.取得周身的整劲爆发力与藤条劲。
百余年来,咏春门人肘底力操练最经典的办法,是选用小想法拳谱中的“一摊三伏”方法,以朴实放松与柔软的动作合作呼吸.来感触肘部驱动手臂慢慢前仲后移的运动之力,从而将念力与肘力合二为一,铢积寸累.天然到达“意走肘劲留,力发肘劲含”的境地。
肘底力的修炼需求一段时间方可领会,初学者每天选用沉肘归中定位法操练15分钟,然后打9遍小想法,一般在4-8周能够深入领会到肘底力的效果。尔后.跟着功力的添加以及对咏春拳内在了解的加深.会逐步了解到,咏春拳方法的每一个动作使用.无论是长桥发力仍是短桥发力,其实都是肘底力的延伸,因为经过肘部的定位操练,使上肢肩、肘、腕三个大关节都打开了,上肢力气的传递天然畅通了,双手发力时不费劲儿.征一个松柔的动作都沉重有力且赋有弹性。
藤条劲操练:望文生义.藤条劲指的是经过咏春内劲发力的长时间操练,令人体周身肩、肘、腕、胯、膝、足等部位取得好像藤条相同遇力卸力、借力反弹的天性发力习气。
关于初习咏春拳者而言,开始练成的往往是手臂上的藤条劲。因为二字钳羊马的力学架构和肘关节的归中定位,令整条手臂构成以肘部为支点,前臂遇力反弹改变的各种动作形状,所以就发生了手臂的藤条劲。
手臂藤条劲的发力原理如下:
其一,藤条试力操练(注:下图深色上衣为甲方.淡色上衣为乙方)。
(1)甲方手持一段弹性较好的树枝或藤条,指向乙方头面部位;乙方出右拳攻向甲方头面,乙方右拳拳腕部分与树枝前端相触摸(图018)
(2)甲方感应到树枝前端受乙方拳劲冲击.树枝受力被压弯变形(图019)。
(3)树枝被乙方拳劲压弯后,甲方感应到乙方拳劲依然直冲自己身体.所以将身体和所持的树枝向左边转了一个视点,借此卸掉乙方拳劲(图020)。
(4)乙方拳劲滑落甲方体侧,而被压弯的树枝瞬间反弹起来,击中乙方右侧脸颊部位(图021)。
经过藤条试力操练,不难发现树枝遇阻力变形曲折的进程便是卸力的进程;树枝卸力之后恢复原状的进程便是借力反弹的进程。藤条卸力反击的原理,可彻底经过咏春方法操练来完成。
其二.借力反弹操练(注:下图为甲乙双方实战模仿演练)。
(1)甲方出右拳攻向乙方头面,乙方也出右拳攻甲方头面,双臂尺骨相交.两股力{止相抗衡(图022),
(2)乙方感触到甲方拳劲强烈难以抵御,随即以右肘为支点.将前臂放松曲折以求卸力,一起身体左转45度角.左手置于下巴处,护住头面(图023)。
(3)甲方拳劲滑落乙方体侧.进犯失败,身体收不住前冲半步(图024)。
(4)与此一起,乙方曲折之右臂好像藤条相同敏捷弹起.右拳击中甲方右旁边面门(图025).
上述借力反弹的操练,其实便是咏春拳方法中,膀手反击直拳的使用事例。习练者若要到达在天涯之间借力打力反败为胜,条件是必须将二字钳羊马的基本功练厚实.练出肘底力.方能有藤条劲的发生。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