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大部分父母的育儿之路,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家长都曾经陷入了育儿一些误区,那就是学了一些教育方法,可用在孩子身上后却反而导致更多问题。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些教育方法都不对吗?
其实问题并不是教育方法不对,而是出在父母的学习上——学习量没有达到基本实现知识结构化的程度。知识结构化是啥意思?所谓知识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是指知识的整体性和事物的普遍联系,而非孤立的事实本身和零碎的知识结论”;“任何学科都应该有一个基本结构,任何与该学科有联系的事实、论据、观念、概念、方法等都可以不断地纳入这个结构之内。掌握了某一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就可以独立地面对并深入新的知识领域,从而不断地独立地认识新问题,增多新知识。”
非凡小狮
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对一门新课程你的学习量至少要达到掌握了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在你大脑中建立起一个框架的程度。有了这个框架,你就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准确地判断你遇到的新知识的性质、真伪、优劣或限制;你还可以轻松定位新知识,知道该把新知识安放在框架中哪个位置,这样你的框架会不断长大。这样一来,你判断、吸收更新的知识的能力又会进一步加强。等框架足够大了,你甚至还能自己推导出新知识。总之,有了框架你会学得又快又好。
对于学习育儿知识来说,我们不追求学得快,关键在于要学得好。学得好在这里有两个重要内涵,一是正确理解,你能对育儿的本质有正确的理解,你会明白教育孩子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体系,由多种方法、概念和原理组成,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取长补短的组合关系。不是一两种方法就能解决问题的。如果只用其中一种或少数几种方法来教育孩子,就有可能无法规避这些方法的副作用;二是正确判断,你会具备判断你遇到的某一个新的教育观点或理念的真伪或价值,识别某一个教育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使用范围和使用限制的能力。你就会知道,一味尊重孩子、让他快乐,是会有副作用的。
非凡小狮
要想建立科学的育儿知识结构体系,要求我们通过结构化学习,结构化表达,不断运用后,自然而然形成了结构化思考的习惯。而结构化思考的核心就是,一切复杂知识都是可以提炼出一个主要论点观点,然后可以有其他不同小点(论据)支撑。现在大家非常流行的思维导图,实际上的意思就是结构化思考的体现。建议父母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每次看完一本书或者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尝试把这个知识点和自己现有的知识库和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这就是联系性学习。简单来说,学科知识结构化学习就四个步骤,这也是育儿知识结构化学习四部曲,方法是共通的:
1、这是什么?(What)
2、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什么?(So What)
3、接下来我可以做什么?(Then What)
4、如何和我的实际相联系?(associative learning)
父母学习如何养育孩子,是一项巨大而细致的工作,我们也能不操之过急。育儿不是一套孤立的体系,它折射的就是我们父母自己的三观、我们学习处事态度。因此,绝对不能有,“带一个孩子好累啊,要养好一个孩子竟然还需要学这么多”,类似这样的想法。这些真的不是因为孩子,只不过也许孩子是我们改变的一个契机,让我们去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越到后面你就越会发现,其实养育孩子既成全了孩子,也成全了自己。也绝对不能假装热情,要真的感觉自己需要改变,要真的感觉自己是因为热爱,而去做一件事。我们大家可以假装做个勤奋学习的好妈妈三个月,但我们假装不了一年、三年、一辈子。
非凡小狮
人最可贵的是认识自己,如果这些的确不是你喜欢的,那不妨就和解,但也记住,不要求自己,那就别要求孩子。如果你的确认识到也想有所改变,那陪着孩子一起慢慢成长,其实今天这些学习策略不也是我们大家都希望孩子以后可以拥有的吗?不纠结,很笃定,这是比所有学习策略、思维模式更重要的状态。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舒服的区间,安放自己!正如一首诗中所描述那样:
“教育
从来不是孩子的功课,而是父母的修行。
爱是一种本能,但高质量的爱,需要永不停息地自我成长。
若有一天,
您懂得了四两拨千斤,懂得了润物细无声,懂得了因势诱导,懂得了共情与尊重,您会发现——
最好的教育,
其实格外的简单,那就是家长的自我成长,是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