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跨年了,是不是很多宝妈都会带着孩子走亲戚,拜访好友,但有的妈妈开始犯起了愁,有的亲戚总是会逗孩子,说爸爸和妈妈不要你了之类的话,弄得孩子哇哇大哭。
真实的生活中有非常多的人,都在打着“开玩笑”的幌子,一遍一遍地逗着别人家的孩子,而他们却没意识到这也许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这让我想起了2016年的优酷盛典,沙溢胡可夫妇带着安吉和阿拉蕾领奖。郭德纲的一段话引起了网友的愤怒,在盛典上,他“开玩笑”说,安吉是他和胡可的儿子。
一旁站着的沙溢十分尴尬,在巧妙地回答了之后,郭德纲仍旧不依不饶,这个梗被他提了不下三次。
可以看见在第一次的时候,安吉的情绪就低落下去,站在台上的他低着脑袋,在被问到长大后要不要去德云社讲笑话,回答问题的时候,5岁的安吉默默地摇了摇脑袋。
他认为的玩笑,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深刻的伤害,记得台下的阿拉蕾还说安吉有两个爸爸,对于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会对大人的话深信不疑。
我记得我小时候听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你妈妈给你生个弟弟就不要你了”,就导致我特别不希望妈妈给我生个弟弟或者妹妹,每当妈妈问我你想要个弟弟或者妹妹吗?我第一时间脱口而出的就是不要。
你以为的玩笑真的会给别人带来伤害。
之前在豆瓣上看到了一个让人心痛的回答,因为一直有人问孩子关于二宝的问题,一直给宝宝传输妈妈有了二胎就不要自己的观念,导致大宝很害怕自己的爸爸和妈妈会丢下自己,于是把弟弟从楼上扔了下来,造成了悲剧的发生。
这件事不单单是个例,每个人小时候都被开过类似的“玩笑”。
《广州日报》曾做过“中国式逗小孩”的调查:有25%的受访者表示,印象中自己小时候被灌过酒,对小孩说“妈妈不要你了” 是选出的最常见“逗小孩” 的做法。
排在第二位的是“不熟悉的人亲小孩或者摸小孩的脸”,比例为16.1%
有调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有7成受访者认为“中国式逗小孩”是一种陋习,并对此表示反感。
正确地逗孩子,应该是指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用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其中包含着尊重,童心和善意。
“中国式逗孩子”只能被称为捉弄孩子,成人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目的是通过孩子的一系列反应来获取自己的某种快感,把孩子弄哭后,自己在旁边哈哈大笑,还说这小孩一点都不懂得我们是在开玩笑。
换位思考一下,这样的问题也常常会被成年人吐槽,例如“你老妈和你老婆掉水里你救谁?”,我们反过来又拿着类似的问题去为难孩子,却从来不会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面对这样的“熊亲戚”,并不是没有方法来应对,你可以看一下下面的建议:
1、和孩子预先演练
对于许多孩子,还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所以家长可以对这些高频次出现的问题,提前和孩子练习,让孩子心中有数。
例如当有人问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
可以说,两个都喜欢,爸爸和妈妈都一样爱我。
如果他们非让你选择一个,你可以说,那我问你一个问题吧,你的妈妈和老婆同时掉在水里你救谁?
通过类似的练习,还能增强孩子的沟通能力。
2、给予孩子肯定的答案
对于孩子来说,大人就是他们的全世界,他们会对大人所说的话信以为真,所以父母需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孩子真实的情况是什么。
比如,当有人和你的孩子说,你妈妈不要你了,
我们该和孩子说这个叔叔说的是假的,我们不信。
宝宝这么乖,妈妈很爱你,怎么会不要你呢。
如果避而不谈只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每天提心吊胆,从而破坏小孩对大人的信任感。
比如这个网友的做法你们可以借鉴。
3、帮孩子回答问题
当孩子被逗弄的时候,爸妈们都不能选择当场暴怒,不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会使朋友间的关系变得尴尬。
但是家长可以用幽默的语言化解这样的一个问题,也可以直接帮孩子拒绝这样的一个问题。
比如过年总会让孩子进行表演,如果自己的孩子不愿意表演,可以婉转地拒绝:孩子今天有点累,表演就算了,以后有机会让孩子给大家好好表演一下。或是“让孩子吃完饭再说吧,吃到一半不太好。”
不过家长也不要抱着谁逗我们家孩子就跟他没完,甚至撕破脸。如果一开始就怀有很大的敌意,就容易跑到另一个极端里去了。
而且也会给孩子传递一种信息,谁都不要来惹我,孩子一点都逗不得,那肯定也不是件好事。
当其他大人与孩子有不当互动,戏弄孩子时,家长一定要站出来,智慧地去处理,礼貌地拒绝别人逗弄。
从而给孩子起到一个示范作用,教会孩子如何与别人交流,学会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不愉快。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