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被老师叫到学校一顿训,这位心理学家爸爸竟如此应对……
如果你感觉自己还挺体面讲理的一个人,被孩子老师拎到学校一顿狂训和讥讽,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还碰巧还是位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却被老师弄得无法控制的心情不好,回家后你会给孩子什么脸色?
今天,就和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这么一个非常有代入感的真实故事。先看故事,再看本文作者、一位现居德国妈妈对这个故事的点评……
你怎么看?别忘了在文末投票和点评哦!
被老师叫到学校一顿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想想都很刺激!
所以朋友转发的一段视频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
各位老父老母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点开视频(四分钟),享受一个疗程的脱俗体验吧!
视频中的贺岭峰是国内知名心理学家,现任上海政治学院心理系主任、教授、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考评员、多家心理培训机构培训员,著有多本心理学专著,娶有一妻,育有一女。
一天贺专家正埋头工作,突然接到女儿数学老师语气不善来势汹汹的,一刻不敢怠慢,请了假就直奔学校,“一路上内心很忐忑”,那是一种连心理学家也无法控制的忐忑没错了。
到了学校,老师劈头就问:“你们家长是不是觉得生完孩子就没什么事了?教育的事全部推给我们学校的老师啊?”
贺老父亲诚惶诚恐,唯唯诺诺:“不是不是,我们家长有责任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老师一声冷笑,连发三问:“孩子的作业是你签字吗?”“签字的时候检查了吗?”“检查了为什么同一道题错了四遍?”
最后白眼一翻,发出致命一击:“怎么做家长的啊?!”
贺老父亲被批得体无完肤,带着连心理学家也无法摆平的不爽灰溜溜地回家了。
回家后自尊心创伤后应激障碍发作,谁也不理,抱着饭碗埋头苦吃。
一旁感觉情况不妙的女儿弱弱地问:“老师把你叫去说了什么?”
这时候贺老父亲显示出了一位心理学家应有的专业素养,迅速整理了心情,编写了剧本,回答道:
“老师说你最近的考试,数学的卷面明显比以前整洁多了,通过这件事情看出你学数学的态度比以前端正了,希望你在以后做题的时候认真审题,多验算,这样成绩才能提高。”
事后他解释道:
数学老师为什么训我?因为她心情不好。小学数学就那么点东西,没什么复杂的,所以她一直感觉自己是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直到遇见了我女儿。
那么简单的题教了四遍还不会,自尊心受到了强烈打击,到底是你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
不知道她训完我之后是开心了还是更不开心了,总之我是不开心了。
如果我回来再把我女儿训一通,那我跟那个数学老师有啥不一样的区别?那只是宣泄我的情绪,和我的女儿没什么关系。
最重要的是我女儿的那道数学题,跟我也没什么关系。
我才不去管那道数学题呢,数学老师都讲不明白,我心理学老师怎么能讲明白?
你想我的情绪为什么不好?因为我感觉自己还挺了不起的,如果我是一个农民工,好不容易把女儿送到这样的学校,没准我走的时候还挺开心的,老师有什么样的问题再来找我……
所以老师的情绪是她的问题,我的情绪是我的问题,这些都和我女儿没什么关系。
为什么我不训我女儿?因为我觉得,一个人有什么资格让人喊你爸爸和妈妈,你总得帮人扛一点什么吧?老师把你训一下,你回过头来再把她训一下,你还是她亲(爹)妈吗?
这些就是做父母应该承受的东西。你的问题由你自己来消化,不要把它转移到孩子身上。就是一个情绪处理的问题,跟那道题没多少关系,不是说你发火把她骂一顿,那道题就会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跟我女儿的关系,怎么会因为外人说几句坏话就被破坏呢?
我最重要的事情是保持和我女儿的关系。我绝不做老师在家庭中的代理人,也绝不做家庭教师。
短短四分钟,信息量巨大。
首先亮瞎我双眼的是老师的语气和台词,和本人三十年前的小学老师竟然一毛一样!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三十年都够河东河西耍一遍了啊朋友!
老师的说话水平保持得如此稳定,敢情这么多年我们的GDP都白增长了哈?
照说我们中国人是最擅长话术的,讲究旁敲侧击,点到为止,给人留情面,给己留余地。
可是好像全国最不会说话的人都集中在了教育界,没几个老师能好好对学生说话,也没几个老师能好好对家长说话,一开口就是阴阳怪气,讽刺挖苦。
奇了怪了,这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
搁在三十年前,问题倒也不大,因为那时候的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教书先生有着无条件的敬重和信任,挨点训没准还受宠若惊,感觉得到了老师的重视。
如今这一届家长可不得了,学霸精英卧虎藏龙,搞不好某老师读书时就是曾经被某家长碾压得一塌糊涂的手下败将。
所以事情就尴尬了,把家长拎到学校一顿训,请问这位老师要凭怎样的资格和立场?
仅仅因为人家孩子在你手上,你是刀俎人是鱼肉?
贺心理学家的不爽是具有代表性的。
他自己也直言不讳,之所以有情绪问题是因为感觉自己还挺了不起的,潜台词是他本人学识身份地位成就还是不错的,也就是碍于家长的身份,忍气吞声挨完了这顿训。
更深的潜台词是,你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小学数学老师,既没有本事把每个学生都教会,也没有足够的专业水平说服我,训家长只是为了发泄情绪,可悲又可恨。
这种不爽的情绪甚至令他把老师直接放在了对立面,视为蓄意破坏亲子关系的“说坏话的外人”。
我只想说,在我认识的家长中,这种傲娇的品种不乏少数。谁还没读过名校了,谁还不是个精英了,谁的教育理论少学了,要不是老师手里握着生杀大权,谁稀得去学校挨那顿训了?!
我同情挨训的家长,但也同情老师。
将心比心,我不相信老师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和家长说那么多话只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
如果一个老师没有责任心,没有希望这个孩子进步的强烈的主观意愿,他根本连情绪都不必有好吗?
流水的学生铁打的饭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反正班里不缺学霸,不缺把他当做好老师的人。
老师原本应该是家长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都是为了孩子好,可何时变成亲子关系同仇敌忾的对象了?
因为不好好说话。
居高临下的态度,劈头盖脸的斥责,分分钟就把对方的脸踩在了水泥地上使劲摩擦,对方心有不悦如何诚服?
更因为没有专业的姿态。
大动干戈把家长请到学校,整个谈话内容却毫无营养,既说不清孩子一道题反复做不对的原因,又给不了家长切实有用的建议,这让家长如何支持又如何配合?
也难怪贺心理学家会把这次谈话当作是老师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以及简单的情绪发泄了。
在我的印象里,德国人大概是全世界最耿直最不会说话的,但非常令人惊讶的是,似乎最会说话的人都集中在了教育领域。
我所接触过的德国老师,无一不是聊天高手,专业程度令人叹服。
小米米(作者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曾经因为抢玩具打人被投诉,老母亲惭愧得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老师是这样跟我谈话的:
这是个很特别的孩子,相当有主见,一旦认定目标就会不屈不挠,努力抗争,永不放弃。这就是她的个性。
个性就像硬币的正反两面,会促进她获得成功,也会导致一些问题。我们不必去改变她的个性,但需要帮她处理问题。
现在她争抢打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还不会很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不懂得协商,也不知道怎么样处理自己的愤怒,我们该教会她。
谈话后不久,幼儿园就开展了“不用拳头说话”的主题活动,教孩子们如何分辨和准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何以和平的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以及在和别人发生冲突时如何应对。
事后老师把活动的内容整理成一份“告家长信”,里面附有给家长的N条建议,以供家长参考配合。
一波教科书级的操作令人心服口服,五体投地。
这么多年和德国老师打交道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他们的谈话“套路”:
开场白一定是赞美孩子,做好铺垫;
然后坦陈问题,客观分析;
最后给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自始至终就事论事,不掺杂个人情绪。
定居德国的华人家庭精英辈出,高学历家长比比皆是,但很少听说谁在和老师的谈话中结下梁子,质疑他们的专业,轻视他们的素质。
因为德国的老师们无一不是受过严格的培训,心理学是他们的必修课程。
他们的洞察能力、共情能力、沟通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中国老师也许可以有所借鉴。
中国懂得心理学的老师不多,懂得心理学的家长就更少了。
身为心理学专家的贺老父亲和女儿的那番对话很“高级”。
冷静克制,先以卷面整洁来肯定孩子的努力,再提出多审题、多验算的的建议。先安抚再鼓励,必须得说,干得漂亮!
这是普通家长很难作出的机智反应。
这位实战经验比较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被负面情绪缠绕的情况下仍然清醒地意识到,老师的情绪问题已经传递给自己,而自己的情绪问题不能再传递给孩子,如果这样做了,水平就和老师这只心理学菜鸟降到一个维度去了。
想要处理问题,先要解决情绪,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带着情绪的老师不仅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还会招来家长的怨怼。
带着情绪的家长不仅促进不了孩子的学习,还会直接伤害亲子关系。
而亲子关系,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唯一的纽带。
把维护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是这位专家最充满智慧的观点,也是整个视频的精华。
前段时间刷屏的“母亲病危,失联20年北大博士后拒绝回家”事件,就是一个令人心惊和警醒的反面教材。
当事人一句“清官难断家务事”背后,是多少不可言说的痛和伤?
如果亲子关系崩塌,我们不辞劳苦不遗余力为孩子一手铺就的锦绣前程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孩子的成就是无数个零,而亲子关系是前面那个一。
没有前面那个一,后面再多的零也是白搭。
就这一点看,贺老父亲不可谓不通透。
* 本文转载自“女子无才便留德”,作者“无才姐”。无才姐,资深留德华,淡定俩娃妈。当你感到烦躁、焦虑、挫败的时候,不妨用一杯下午茶的时间,看一看无才姐的爆笑故事,听一听无才姐的歪理邪说,看看这个才华有限而热情有余的女子,是如何把一地鸡毛的生活过成了科学段子。
回复小学书单,获取语文名师蔡朝阳精选中文书单。
回复门萨书单,获取门萨天才俱乐部K-12英文书单。
回复大礼包,获取精选系列书单及纪录片资源。
— 讲座推荐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