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首都教育年度金句(第一弹)来袭!聆听30位知名校长心声,开启2020教育之旅 | 思享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从2017年开始,“京城教育圈”每年岁末年初都会推出寻找“首都教育年度金句”活动,摘录过去一年“京城教育圈”所分享的众多京城中小学知名校长的教育智慧。
时光荏苒,一晃已有三年。“首都教育年度金句”悄然间成为时间的朋友。
2019年罗振宇跨年演讲有几个观点印象深刻,比如,什么叫“做事的人”?他们不是在解决一个个想象中的问题,他们是在回应一个个真实世界的挑战;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按照领域来划分的,而是围绕挑战来组织的;不要忽视这些缓慢而巨大的变化,因为这些变化缓慢、持续而坚定。
这些观点,和新鲜出炉的“首都教育年度金句”存在某些特定的程度的默契。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们在对话,在记录,在思考,也在呈现和表达,并不断寻找更多拥抱变化、不忘本心的突破方式。这一切,试图让京城教育圈的人和事,在时间的维度中更真实,更温暖,更有质感。
今天和圈友们见面的“首都教育年度金句”特辑,(文中排序不分先后,欢迎大伙为心中的金句点赞,同时欢迎圈友推荐。因篇幅所限,今天分享的只是“第一弹”,同样干货满满的“第二弹”敬请期待!)在刚刚开始的2020年里,将帮助我们读懂并发现“更好的教育”。
新的一年,从心出发!“京城教育圈”和圈友们一起,发现并传递教育价值百科,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熠熠发光,让每个生命在成长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高峰(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
不要把考试看成人人喊打的落水狗!
“考试”,让学生有痛苦,让家长有焦虑,也让老师有压力。在一片“减负”声中,“考试”快成为“人人喊打的落水狗”了。但是,我们也可以取消考试吗?假如没有了考试,谈什么教学质量?没有教学质量,谈什么人的培养?一个孩子将来要成人、成才、成功,适应社会,在成长过程中就必须面对和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如果我们仅仅把期末考试看作是知识检测和分数,那就大大地降低了“考试”的价值百科。
不要把考试看成是人人喊打的落水狗。要引导孩子们正确地对待考试,勇敢地面对考试,以良好的心态迎接考试,以科学的态度接受考试,以宽容的方式接纳考试的结果,从而发现问题,继续前进,正是考试的教育价值百科所在。
▲林卫民(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
首先去模仿优秀的同学,
然后试着与他们不一样
美国效率专家斯科特说,“人的智慧就是利用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以构建一个又一个完美的复制品”,校园生活中,模仿是最重要的学习要素,知识学习、习惯规训、文化熏陶,都需要通过模仿来达成目标。你的同伴中,既有勤奋的人,也有不思进取的人,你总是本能地去模仿那些与自己处事原则一致的同伴的行为,如果你能做到“找到那些精力充沛的同伴中的模范”并向他们学习,你一定能获得高效率的回报。因此,你要去模仿那些勤奋者的行为,从而促进自己在学习、活动、锻炼、承担公共事务责任等方面变得更主动,学习的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模仿和竞争是学习活动中的人际关系的两个现实方面。勤奋的同学能经常感受到竞争的刺激;而懒惰的同学对这样的刺激则会感到畏惧,他们害怕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处在竞争的压力下。同学们要做到的是:“首先去模仿优秀的同学,然后试着与他们不一样”,这是“学好知识、学会做人”的有效途径。
▲刘彭芝(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人大附中名誉校长、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名誉校长)
因材施教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英才教育不是教育公平的对立面
这些年,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已经深入人心,为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开展的各项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效。在此背景下,一些人有意无意地将英才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放到教育公平的对立面,误导公众,成为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最大阻力、最光明正大的借口。
然而,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人才的培养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在潜能、个性、志向等每个方面与普通后备人才存在差异,对他们施以合适的教育、进行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培养,是对他们的教育公平,真正的教育公平应该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因材施教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从古今中外涌现出的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经历来看,其背后都有良好的教育作为支撑。良好的教育不一定能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但是拔尖创新人才一定有良好的教育环境。
▲李烈(国务院参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原校长、北京正泽学校校长)
最有力量的教育一定是真实的教育
最有力量的教育一定是真实的教育。
首先,真实的教育就是要围绕着孩子真实的生活引出教育的问题,促进孩子的“思考”和“交往”。
其次,真实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亲历这些求知的过程、交往的过程,不是模拟、不是旁观,而是身临其境。
第三,真实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在亲历之后用自己的话来总结、来分享,在碰撞和交流中真正体会生命的真谛、吸纳文明的精髓。
只要是自己用心血浇灌出来的成果,不在于幼稚或成熟、零散或严谨,也不在于多长多短,我坚信孩子写下的字字句句都刻在了他的心上,这样才是有力、有效的教育结果!
▲刘长铭(中国教育学会高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四中原校长、金融街润泽学校总校校长)
让孩子们拥有健康身体和高贵心灵,
这是拥有一切能力与优秀品质的前提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和变化的世界,我们的孩子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和适应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能力,在变化的世界里保持冷静、乐观与自信。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被科技不断改变的世界,我们的孩子要善于思考和创新,对科技的发展有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并用不断创新来改变生活、工作和交往的方式,不断增进人类的福祉。
未来的世界一定是更加多元和开放的世界,我们的孩子要更富有包容心和同理心,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能与他人进行卓有成效的沟通与合作。
我们深知,首先要让孩子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和高贵的心灵——这是拥有一切能力与优秀品质的前提。”
▲尹超(北大附小校长)
教育要“顺其性,驰其想”
北大附小的《校园三字经》表达着我们附小人对教育的理解、追求与梦想。其中,“顺其性,驰其想”一句,是我们对儿童教育理解的要义。
顺其性的“性”,是指人与生俱来的特质。顺其性,是要顺应每个儿童特有的天性。所以说“特有”,是因为作为群体,儿童与成人不一样;所以说“每个”,是因为作为个体,儿童与儿童也不一样。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一个生命的需求都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生命的发展形态都是多姿多彩的。
教育之难,难在针对育人群体,看似有规可找;但针对每一个个体,却又无律可循。所以,我们大家都认为,好的教育,就是要洞悉这样的千差万别,接纳、尊重孩子的自然赠与,并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宜的阳光、雨露和沃土,努力让每一个生命得到绽放。
▲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总校校长)
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找到
他们“可以伟大”的地方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找到他们“可以伟大”的地方,让他们在通往伟大的道路上行动起来。
前面我们说,学校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学会选择;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明确目标。一旦有了目标,你就有了动力,也就是让孩子装配上属于自己的发动机。
在我们看来,其实学校和教育无非就干这么一件事:帮助孩子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认识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通过学会选择和放弃,来真正明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在这样的一个过程里边装配动力,安上刹车。有了这样的过程之后,我相信一个孩子在学校里学多少东西这事儿反而没那么重要,因为学习会是他一生的事儿。
作为一个成年人,不妨想一想我们自己,看一看我们身边的人,哪一些人是因为上了一个好大学就成功的?即使在名校里面,不成功的、平庸的甚至糟糕的,多着呢。
成功者必然各有特点,但是有一个特点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离开学校之后,始终愿意学习,然后不断自我成长,接受新的事物。
▲李明新(北京小学校长)
没有“未来”意识的教育不是好教育
现在办教育办的轰轰烈烈的是不是就是最好的教育?不一定。我认为,好的教育是要有理想、有追求的,有责任引领,教师、家长、学生把盯着眼前分数的头抬起来,目光投得更远一点,来展望“未来”的时代、“未来”的社会和“未来”的人,这个未来也许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我们至少要想二十年后孩子长到三十岁左右的时候,至少要想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应该是怎样的,或者想这样一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
因此教育既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又要引领社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说,没有“未来”意识的教育不是好教育。
▲陆云泉(北京一零一中校长)
理性的教育是“告知而不是灌输,是疏导而不是强制,是提醒而不是管教,是互动而不是被动”
作为教师,专业相关知识必须扎实且不断学习提升,所提供给学生的也不只是让学生应付考试的知识,而是传授给学生科学客观的知识与理论,进而为他们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与能力。
同时,教师要用理性的现代教育理念来实施课程。学习而不是盲从,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理性的教育是“告知而不是灌输,是疏导而不是强制,是提醒而不是管教,是互动而不是被动”,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这样的教育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保护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发掘其天然创造潜能,让每个生命都能保有天然的求真向善的本能。
教师的使命不单单是教书,教师的德行修养、境界提升、精神塑造同样是教师应有的人生追求。教师一定要注意视野的拓宽、情怀的追求、公共教育理念的树立,让自身不仅是专业相关知识者,还是公共性的社会良知者以及转化性的实践者,这样才是传承师道,才能获得尊重,恢复师道尊严。
▲李有毅(北京十二中校长)
让学生在精神和智慧上双成长
我们现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把孩子往哪方面引,到底教给学生什么样的本领,如何培育他们强烈的爱国意识、责任担当意识、扎实的学识和创新的能力。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现在教育培养学生,有了很多新时代的特征和要求。
现在培养的学生要有正确的三观,能够理性地去思考,还要视野开阔,能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有责任担当,有使命感。
所以,我们始终坚持坚定不移地走十二中自己的路,始终追求全面地培养学生。如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十二中培养出来的孩子,能够在精神和智慧上双成长,能够真正成为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王欢(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校长)
教育让人心暖、心软
教师要能潜心育人,有执着于教育的定力。当内心有了一种热爱,就会有温度,就会有心软之处,就能关注到孩子在成长中的所有细微点。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成长。小学阶段,孩子是在不断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的过程中成长。大人希望他们不出一点问题,或是长得特别完美,都是不可能的。孩子就是在不断犯错中成长。老师如果尊重孩子“长”的规律,就会对他有很多的爱和关注。有了这份爱和关注,自然就会心软,会对孩子有很多真心的关照。
教育不仅要尊重规律,还必须通过教育价值百科和正干预,督促学生成才、成人。这是教育的努力点,也是价值百科所在。
学校不是绝缘体,老师也可能会承受社会上各种价值百科观的冲击。所以这份工作需要情怀和境界。公办教育是为了国家培养人,教育者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担当。老师有了对学生热爱和对教育的定力,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自动去屏蔽那些嘈杂的声音,自己做调整,而不会有职业倦怠。
▲李晓辉(北师大实验中学校长)
无论你们是什么起点,
都要有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
希望你们坚持强身健体,培育良好心态,养成健全人格,少争夺王者荣耀,多燃烧卡路里;少做柠檬精,多做开心果,成为阳光向上、心胸开阔的实验少年派。
希望你们勤学善思,勇于探索,不断增强学识,增长见识,提高能力,不仅仅满足于学业成绩优秀,还要“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更要努力成为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硬核少年。
希望你们做好学习、生活规划,因为开学无规划,期末两行泪;入学不规划,毕业泪千行。请大家努力做好上学三件事: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认识自我。愿你们毕业时可以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同学们,人生道路千万条,无论你们是什么起点、什么背景,都要有一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毕竟,未来的路还很长,归根结底还要靠你们自己去思考和打拼。请记住,实验中学愿做你永远的指引者、陪伴者和分享者!
▲刘畅(中关村一小校长)
做自己成长的主人,
这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状态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传授孩子知识和教会孩子做人。知识,不单单是课堂上习得的知识,还应该有课堂之外的知识整合;不单单是历史传承下来的固有的知识,还应该是适应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创造性的知识。做人,应当做一个大写的人,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对自己的行为与生命负责的人。如同自然界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社会中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作为受教育者的个体,在天分、个性、潜能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教育首先必须承认、了解、关注这种差异,并真正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差异,为这种差异营造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开发个体潜能,不断满足差异。其次,教育者要信任学生,给孩子充分成长的空间,放手让他去做,去体验,无论成功或失败,给予他们适当的保护帮助与激励。
做自己成长的主人,这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状态,这不单单是对学生,对教师亦如是。教师成长是一所好学校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标志,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师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不断充实与提高。因此,我为教师的自主成长搭建了各种各样的支持性平台。梦想成真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因为有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切的困难都甘之如饴,因为有这一个个生命拔节的感动,所以一切都要感激。
▲于会祥(育英学校校长 )
不能说这所学校是“好学校”我们才来;
而是因为我们来了,这所学校才是“好学校”
“好学校”首先是“文明”的学校;而“文明”的学校至少包含了四个“主动”: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主动弯腰捡起地上的废纸,那么这个学校一定是文明的;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用爱心呵护身体有残疾的同学,那么这个学校一定是文明的;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主动关爱学弟学妹、团结身边的同学,那么这个学校一定是文明的;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在升旗仪式上都能够主动大声唱响国歌,那么这个学校一定是文明的。
学校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存在而变得更文明、更加美好!每一位师生所体现出的良好教养是学校文明的标尺;文明的学校一定是好学校;好学校一定是文明的!
因此,不能说这所学校是“好学校”我们才来;而应该说:是因为我们来了,这所学校才是“好学校”;而且因为我们的点滴文明之行,这所学校会变得更好。
▲王俊成(北京八中校长)
管理好一所学校,关键把握好这六个字
教师的价值百科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最高境界。我坚持这样的主张:做校长要御道有成、御术有效。每到一个学校,就会因地因时制宜,把自己的管理理念和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理念有机融合并积极实践。管理好一所学校,关键是把握好六个字:动心、固本、合成。
“动心”就是在激发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下功夫,信念比指标更重要,愿景比管控更重要,有向下的共情共鸣才会与向上的引领相辅相成。用实实在在的作为和进步凝心聚力,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行为表率最能动心助力。
“固本”就是要建立一个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和体制,制约是为了规范,激励是为了促动,引领是为了成就,三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合成”应该是系统化的合成,关键是合作、合力、合成,成就事业,成就他人,成就自己。
▲夏青峰(北京中学校长)
信任孩子,就要把学习的机会还给孩子
教育是一个生长的过程,而非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目标与标准对学生进行加工”。生命有其内在的成长力量,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无论进行多么完美的筹划,都设计不出每个孩子的未来。如何让每一颗“种子”长成它最好的模样?学校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信任的力量。信任是教育的起点,信任往往比控制更有力量。理想的学校,教师的功能定位应该是信任、发现、支持、引导。
信任孩子,就要切实把孩子放在主体地位。信任孩子,就要把学习的机会还给孩子。学校尝试让学生置身于成长的问题和矛盾之中,在讨论与执行过程中,诚信、负责等品格自然会得到培养。学校要建立以尊重和信任为主要特征的人文教育环境,支持并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学校要让孩子们过上真实的生活。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理想的学校,应该让真实的学习、真实的成长与真实的生活相融。真正的快乐来自崇高的追求,真正的幸福孕育于艰苦的奋斗。理想的学校,需要着力培养学生宏大的志向与坚毅的品格。
▲周建华(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
优秀的教师是最优秀的课程,
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定是好的教育资源
结构化的、活的知识是力量,智慧使人自由,思想更具力量。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变化,促进学习的个性化,促进因材施教,促进教与学关系的优化。教育是最重要的资源,老师在提升技术素养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
优秀的教师是最优秀的课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定是好的教育资源。这个是人大附中课堂上抓拍的图象,也是我最喜欢的图象,不管什么时代,如果课堂上呈现这样的画面,这一定是很美妙的课堂。人类的未来就应该在这样的课堂上变得更美好。
▲田树林(北京八十中学校长)
校长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营造出个大自然
孩子其实拥有未来发展的一切可能,我们要做的就是呈现这种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讲,校长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营造出个大自然,营造出生命成长的和谐教育生态,让最好的生命能量生发出来、呈现出来、流动起来、传播开去。对孩子的成长如此,对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
其实,教师可能比孩子更需要成长,又比孩子更难成长。我发现原有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比较僵化教条,缺乏对不同教师发展需求的针对性、回应性和系统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发展的高度和深度。
而事实上,每一个教师都和孩子一样,也在成长中。成长中的教师才能和成长中的孩子进行真正的能量互动。只有在成长中,教育的过程才能在生命、血脉和灵魂的层面得以完成,教与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所以,十四年的时间里,我始终在探索学校用人与培养人的有机统一。
我们创新教师发展机制,从师德修养提升力、自主发展内驱力、开拓创新学习力、课程教学领导力等关键部分着力,探寻一条从普通到优秀再到卓越的教师培养之路,试图创造一个生动的、具有真正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像大自然一样的生态系统。
▲陈爱玉(171中学校长)
阅读让生活灿烂成诗行
2007年7月,我们第一次提出“海量阅读”这个方案,至今已有十年。十年来,我们对海量阅读工程初心不改,始终坚守并持续改进。明理之要必在读书,读书的人越多,追求真理的人就越多。所以学校应该成为培养读书人的地方,一个能让师生安心完成“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过程的平台。我们曾创导“把阅读当作师生的共同信仰”,希望我们大家把阅读这么重要的一件事装入记忆,印在心田,通过阅读好书完善自身的精神结构,内心高度,德行厚度以及审美境界。我们曾达成共识,“阅读让生活灿烂成诗行”,希望我们大家把阅读中得来的智慧与力量带入生活,成为有文化,懂生活,有诗意的人。
海阅十年,立德永远!同学们,不要小看积累的力量,将海量阅读这件事做到底,我们完成的不是简单的阅读字数的递增,而是一次又一次思想的跋涉,心灵的破茧,是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逻辑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是视野的开阔和人生阅历的丰富。
▲管杰(北京十八中校长)
愿你拥有健康的体、温暖的心、
智慧的脑,勇敢的行
同学们,一生之计在于勤,一生之基在于诚,一生之道在于学。“学”与你们而言,不但要学习科学知识,用于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问题,以增强成功智力;更要广泛社会实践,在社会交往中学习为人,塑造品格,增强社会智力。
你们今日所求之学、所读之书,正是修己达人的一种手段,读书治学之根本在于成人与做事。正如十八中校训之所言“聚学问辩,居宽行仁”,以所学之能明辨事理,用宽厚的态度为人处事,以仁义之心而示天下,做到内修、外行兼备,这才是真正的“十八中人”。
愿你们在新的学年继续保持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拥有“健康的体”;愿你们学会感恩,懂得相互欣赏、相互包容,拥有“温暖的心”;愿你们牢记使命,努力学习,拥有“智慧的脑”;愿你们无惧挫折,在困难面前时刻拥有“勇敢的行”。
▲李志伟(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
学习从来不是件轻松的事儿,
拼搏之后的快乐才更有味道
纵观我们身边的人,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都是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才有成功的可能。学习也是一样,看看你们身边的学霸们,谁不是一路考试拼搏上来的,谁不是一大堆家庭作业,有时做得不好还要被老师批评两下?有一些人以为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教育就是快乐的,其实在国外,优秀的学生他们一样要很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比如新加坡的小学教育,教学领域非常广泛,除了一些专门的课程之外,还有艺术、语言方面等领域。很多人都知道,优秀的人都是勤奋的:哈佛大学图书馆的灯是通宵亮着的, 雷军被誉为“IT劳模”,雷军每天中饭大概三分钟的时间,在金山工作时工作时间基本是7 X 16小时,即全周无休,一天工作16小时。这该多拼命!今天的升旗手苏遨是一年多的时间除学习之外全泡在实验室才拿到的奥赛银牌、2019《感动中国》程开甲“消失了”20年,投身中国核事业、扎根大地的科学家钟扬,16年援藏,遍布最偏远最艰苦地区,多次住院没有停止工作等等。
有人说,这样一个世界最可怕的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所以,我想告诉大家快乐很重要,但是,选择拼搏过后的快乐才能让快乐更持久,更有味道。
▲任志瑜(北理工附中校长)
以青春之我,筑梦青春中国
今年(编者注:2019年)却不同于往年,我们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生逢其时,也肩负重任。我真诚地希望我们大家“以青春之我,筑梦青春中国”。
青春要有梦想和目标。2019年高考各地作文出镜率最高的人物:以身许国、叩开地球之门的黄大年;放弃优厚的国外待遇,学成归国,献身于我国的核武器研究的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他们,“胸怀祖国,至诚报国,把爱国情、报国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奋斗之中。”我衷心希望理工附中的学子在求学的道路上立鸿鹄志,把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放在心间!
青春要有坚守和自律。最美的青春更应该是:守规矩、有底线,敬畏规则、坚守和自律。我校高一梁王月雁同学在刚刚结束的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形象大使选拔赛中荣获一等奖,我由衷地希望“男生英俊 女生淑雅”成为理工附中的一个标签,一种习惯,希望理工附中的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落落大方,于无人监督之时,严格自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青春要有奋斗和拼搏。李大钊先生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谁的生命诗卷上,会缺少奋斗的诗行?今年暑假,我校高二年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英语剧《天眼之父》喜获全国原创英文戏剧比赛特等奖,同学们在剧中极好的诠释了“天眼之父”南仁东的性格品质,每一代人的青春有不同的机遇,每一代青年都应彰显各自的风采,奋斗和拼搏永无止境。
▲苏纾(中关村中学校长)
比成绩更重要的,
是作为健康的人感受生活和幸福的能力
高中毕业是人生成长之旅的里程碑。不论你们身处何种境遇,我相信,大家总是团队中那最努力的人,勤于思考、敢于奋斗、善于创造。今后,无论你们飞多高、走多远;无论顺境或逆境,成功或失败,母校永远都是你们的坚强后盾;你们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不论大小,都将是对老师、对母校的最大回报!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踏进生活之河,却始终毫无惧色”。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内心,无问西东!请谨记:正者无惧,勇者天行。因为我们相信: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健康的人感受生活和幸福的能力!老师们期待着,中关村中学静候着你们的佳音!
▲曾军良(北京实验学校校长)
只有读懂学生,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
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教书育人、服务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把教育看作崇高的教师,一定会把教育看作人类最美好、最神圣的事业去追寻、去创造、去奉献。把读懂学生作为教师的教育追求,他们深知,只有读懂学生,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与孩子的精神世界对话。他们从不抱怨学生、抱怨别人,他们怀着感恩的心、虔诚的心去智慧育人,去创造适合孩子成长最好的教育。他们深知:与其改变不了现实,不如努力改变自己。
孔子说得好。“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与其抱怨学生不了解自己,不如让自己强大起来、智慧起来,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让自己成为读懂学生心理的专家,读懂学生成长规律的导师。读懂学生,教育理念就会转变,教育行为就会改变,教育创造能力就会提升,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就会永远在路上。
▲白计明(北师大三附中校长 )
学校的好与不好,
是由它的教师和学生来定位的
如何实现爱国爱校,就是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人,要成为优秀,就要克服自己的懒惰、就要树立更大的目标、就要谦虚学习,就要主动探求问题,就要坚持不懈。
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环境就是建校初创立者的理想,或者想都不敢想!
有很多同学觉得咱们学校比起那些大校名校来还是比较落后的,不错,北师大三附中占地不大,但他竭尽全力为他的学子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和平台。
什么是好学校?名校不等于好学校!学校的好与不好,是由它的教师和学生来定位的,我们的学校有一批热爱学生、尽职尽责、有很高的专业水准的老师,如果我们的学生都能在自己有原有的基础上珍惜学习机会,不断挑战自己,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喜欢阅读,善于思考,宽以待人,真正能全面发展,通过不同课程的学习和选择,能够和而不同,那样从北师大三附中走出去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学生,这所学校就是最好的学校!
▲刘艳萍(十一学校一分校校长)
办好一所学校,校长要带头建立一种纯粹的、健康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团队关系
办好一所学校,校长首先要带头建立一种纯粹的、健康的、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团队关系,其建立的基础是基于“共同事业”的信赖情感。什么是基于共同事业的信赖情感呢?
首先,教师对学校有着强烈的文化认同。一个和组织文化格格不入的人,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天都很煎熬痛苦。文化认同是成为“同道中人”的前提。这种精神上的感召,会极大唤醒团队成员自身行为的使命感和意义感,再大的困难和挑战都会通过自我说服和团队激励,选择勇敢面对。
其次,教师对学校有团队归属感。身在其中,感到安全、有价值百科、被信赖、被重视,能够感受来自团队的温暖接纳。校长不但要重视老师的专业成长,更要关心老师的身心健康、家庭困难、个体诉求。
但需要把握好一个界限,那就是“生活上照顾,工作上不照顾”。所说的“工作上不照顾”,指的是不能拿降低工作质量标准、损害学生成长利益作为代价。
▲汤步斌(人大附中丰台学校校长)
理想的学校没有固定的模式,
但是一定有独特的个性
如何实现学校品牌发展,关键还是要靠“科学办学”。所谓“科学”,就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结合丰台实际,认真分析数据,找准问题,提出科学的应对办法。
在教学层面,我们要分析学生学习的问题所在,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学校德育工作也要力求科学而有实效,要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
“立德树人”就是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的德育干部要仔细想想如何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坚持整体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
理想的学校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一定有独特的个性,有着自己的鲜明特征,要在深刻洞悉教育规律、把准学校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精心培育,不断完善,而决不是简单照搬或机械模仿其他学校的经验。
▲徐向东(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校长)
养成一个个好习惯,
积累一个个好方法,
发现解决一个个新问题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理想才变得更伟大。把自己的理想和日常的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理想才变得更具体充实和富有生命的活力。把理想与自己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紧密联系起来,理想才变得更有意义。
我希望每个人有一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伟大理想与目标。在新的学年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找到提升、锻炼自己的方法,实现自己的进步与超越。特别是毕业班的同学,明确自己升学目标、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实现人生的成长与新突破。其他年级的同学从日常的小目标做起,养成一个个好习惯、积累一个个好方法、发现解决一个个新问题,为实现伟大的理想奠基。
▲宋茂盛(育园小学校长 )
同学们要养成自理的好习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新的学期开始了,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成长。我为大家提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同学们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做一个有强壮体魄的健全的人。我在不同场合都讲过,健康的身体是1,成绩好,在1后面加个0;特长突出再加个0等等,你就会得到10、100、1000…,而失去这个1,意味着什么都没有了。因此,我们肯定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你们的近视、肥胖一直是让我很担忧的事情。二是希望我们大家提高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减少垃圾的产生,不乱扔垃圾,同时要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三是希望同学们养成自理的好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己负责。
最后,祝全体师生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归零的心态书写新的历史,心心在在一职,其职必举。祝大家生活愉快,幸福美满,成就最好的自己!。
▲李志欣(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
教师内心的安定是最强大的吸引力
试想,我们的内心里塞满了一些庸俗的事物,如自己学科的成绩不如别人,自己班级的量化考核可能被通报,害怕他人评论自己的积极进取等等。可怕的习惯绑架了教育和教师,推动着教育的浪潮恣意泛滥,一波波一浪浪涌向不能把握的未来,涌向每一个相似的生命,却产出不一样的生命成果。
我们做教师的,不应该总是寄希望于他人尊重自己,希望社会必须重视自己,希望自己始终保持行为正当,我们该能够从这些琐碎的、令我们疲惫不堪的卑贱事物中彻底脱离出来,不要担心或恐惧他人是怎么评价我们的。自己内心的安定是最强大的吸引力,自己变了,周围的世界也就变了。学生真地需要一种自由,去发现了自己一生真正喜爱的事情,对自己的生命有所选择。而心怀卑贱事物的教育者是没有勇气、机会和灵性来理解和解读学生的生命需求密码的。
文 | 小鱼儿
图片来自 | 相关学校、网络
内容来源| “京城教育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