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前两天一位亲戚来家里,讨论孩子的问题。当我告诉他从去年到现在我一共给孩子报过8个兴趣班的时候,他的眼睛和嘴巴明显变成了“O”状,紧接着问我:
报这么多兴趣班,孩子不累吗?他愿意去吗?能不能学到东西呀?
其实他的这些疑问我之前也有过,但我之所以给孩子报这么多班是有原因的,因为我想让孩子从中找到他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所谓兴趣班,当然要孩子感兴趣才行。否则只是盲目跟风,给孩子报我认为好的,岂不是违背了孩子的兴趣?任何东西都要经过实践才能得真知呀!
何况,我给孩子报兴趣班的过程,要的并不是他科科都学,而是选出学哪科。
01报兴趣班在精不在多,但要先“多”才知“精”
“我看同事家孩子都学了钢琴游泳,咱家孩子不报是不是不太好?”
“同事家孩子小班就开始学英语和奥数了,咱家孩子都中班了还不报,到时候幼小衔接会不会不顺利?”
如果这就是家长口中所说的“精”,那就要停下来多思考一下了,你报的这个班孩子真的感兴趣吗?
不然,就算你每天准时准点把孩子送去,他也会因为不感兴趣放弃,或者压根学不到啥东西。
事实上,这样给孩子选兴趣班,某种意义上也忽略了孩子本身的性格特点。
比如孩子只是喜欢安静,父母便认为他内向,于是报口才、主持人兴趣班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但一下子让孩子暴露在人群前面,反而不利于心理发展,因为这对他来说是种折磨。
又或者给那类太过活泼、坐不住的孩子报书法、钢琴等兴趣班,完全就把他拘在那儿了。
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无非出于以下三种目的:补短、特长、培优。
补短即改善孩子当前的特点,特长即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天赋学习某一专业技能,培优则是在孩子本身具备一定基础的前提下继续提升水平。
但一开始就补短是不合适的,父母一定要先挑孩子比较擅长的方面做培养,等到孩子的自信建立起来后,再让他去挑战自己的短项,否则改善不成反变糟糕。
也就是说,家长自认为的“精”不一定“精”,想得到正确的答案,就应该让孩子自己选。
02孩子的兴趣需要实践发现,广撒网是必经过程
就像我给孩子报了美术班,想培养一下他对色彩和画面的审美。但学一段时间下来,我明显发现孩子在这方面没天赋也没耐心,画画总是草草几笔,学了半年也没见什么长进,所以后来就直接放弃了。
反而他对英语和钢琴比较感兴趣,于是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这些结论如果我不给孩子报班,是永远无法得知的。
孩子的认知是在持续不断的发展的,如果父母不给孩子报班,他接触不到,又怎么会知道世界上还存在这样一门课程,并且自己感兴趣呢?
报兴趣班遵循孩子的兴趣没错,但首先你得知道孩子的兴趣是什么。
因为,3~6岁的孩子正处于学习和模仿的重要阶段,此时对待一切新兴事物都会充满探索欲和热情。由此并不能判断他是否就对这件事感兴趣,因为热度一过去,孩子很可能就抛诸脑后了。
所以,在学龄前阶段,父母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给孩子多报兴趣班,多创造机会,让他看到究竟有多少选择。孩子接触到的世界宽了,眼界自然也就宽了。
除了报班之外,父母还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免费的课程体验。如果孩子第一次去就明显表现出了心不在焉、不感兴趣,父母就可以再多加考虑。
就像在家时听到音乐从来不会兴奋,更不会手舞足蹈的小鱼,按常理来说,我应该想不到给他报钢琴兴趣课。没想到报完孩子学习一段时间后,居然还挺感兴趣的,我庆幸自己的选择没有让他错过学钢琴的体验。
“混沌理论”中有一段这样的观点:
在孩子合适的年龄给予他充足的信息刺激,如果孩子在某方面具备天赋,他就会在这段经历中打下基础,而后成长到某个年龄段时,优势就会立马凸显出来。孩子接受信息与环境的初始条件不同,会直接导致他今后的竞争力出现差别。
在安妮特·拉鲁的《不平等的童年》中,也跟踪调查了许多不同阶层孩子的生活。
她发现那些中产阶级的孩子,通常会密集地上兴趣班,而低收入阶层的父母则放任孩子自由成长。
结果显示,让这些孩子拉开差距的并不是会不会乐器,懂不懂艺术,而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会的竞争意识、落落大方的气质和时间管理能力。
到孩子6岁之后,家长就能够准确的通过他的具体表现选出孩子感兴趣的几科,而后帮助他一直坚持下去。
03孩子中途放弃的,家长该怎么样帮他坚持?
其实,仅仅帮孩子选出他真正感兴趣的科目,还只是万里长征的开始。
毕竟孩子嘛,三分钟热度、懒惰、畏难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家长如果轻易让孩子放弃,或者孩子说既然已经选下来了,跪着也要学下去,这两种做法都是比较极端的,反而对孩子不利。
家长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孩子坚持下去,才能让他实现螺旋式的成长,可以参考以下几种做法。
1)做选择时听听孩子的意见
家长在给兴趣班做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参与到讨论中来,给他几个必要选项,让他自己从里面选。
这种情况下,既能充分尊重孩子本身的意愿,也能让他产生一种责任心,不轻易放弃自己的选择。
2)先倾听孩子放弃的理由
当孩子说自己不想再去上兴趣班的时候,父母先不要着急训斥,耐心倾听孩子为啥不去的理由,然后才能试着处理问题。
有时孩子想放弃,并不一定是不感兴趣,也可能是不喜欢现在的老师或遇到了新的困难。否则,父母的反应过激,只会加大孩子的抗拒情绪。
3)提前设置反悔额度
父母在跟孩子一起选择留下什么兴趣班的时候,可以提前给孩子在时间或数量两方面设置反悔额度。
比如有效期为三个月,超过三个月没有反悔,之后就不能再提出反悔了。或者在留下的这四个兴趣班里头,只有一个可以反悔放弃。
4)帮孩子设置短期目标
坚持不仅需要孩子有热情,还需要他有足够的耐心和自信心。
因此,家长不妨帮着孩子一起把复杂的任务分解设置成一个个短期目标。孩子在不断达成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也能形成坚持的习惯。
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家长还可以设立一些打卡制度,孩子完成后能够得到相关的奖励。
5)家长加入陪伴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深刻的,如果让孩子看到他自己做的某件事,整个家庭都在跟他一起坚持,这样的氛围会让他更有动力走下去。
比如我家孩子学钢琴,每周我和孩子妈都会特地抽出一段时间,对他的琴艺进行“鉴赏”,目前来看效果还是挺好的。
总的来说,报兴趣班就应该是一个做减法的过程。家长一开始不需要过多的担心太多,给孩子多报几个没问题的,只要随着孩子的逐渐精简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