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1月5日文章,原题:我国如安在高等教育范畴超越印度 专家喜爱比较我国与印度。两国均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直至不久前都是相对关闭的经济体。但在高等教育方面,中印差异显着,而这主要是两国曩昔20年来采纳不同战略,回应对高等教育巨大需求的成果。
比较高等教育的一个常用目标是毛入学率(GER),即年轻人口中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份额。2000年时中印的这个份额大致相同,印度约10%,我国是8%。尔后,两国GER都在添加,但增速不同。到2005年,我国为19%,印度挨近11%。到2010年,我国达24%,印度为17%。之后5年距离进一步拉大,我国到达46%,印度是26%。
两国高等教育开展轨道差异与人口方针有联系,也由于后续学校教育供给不同。这表现在成年人识字率的差异方面。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成年人识字率一般比印度高出至少20%。我国经过添加高等教育时机,削减年轻人流入劳动市场。独生子女方针形成家庭财富快速堆集,这支撑了对后续学校教育等的更大需求。而在印度,代际之间的财富搬运更涣散,不太简单用来出资教育。
两国都添加了高等教育招生名额,但在我国,扩招大都是在公立学校。而在印度,收费的私立大学吸收了大都添加。还有其他战略性差异。我国把公共资源集中于数量有限的大学,特别是科研。这反映了我国欲赶快打造国际一流大学的希望。而印度施行一流大学方案比我国晚了20年。我国参加世贸组织后,滨海城市向外国高等教育敞开。反观印度,现在还在没完没了地评论外国大学在其高等教育中的效果。
曩昔20年来,中印都在回应对高等教育需求的添加,却采纳了不同战略挑选。其经济成果是深远的。(作者艾伦·卢比,陈俊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