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但是,最近几年有一个怪象,许多人会选择在春节后离婚。
国内的一份社会调查(2018)显示,2013年到2018年间,春节后的一个月内,各地区离婚率比平时高了足足2.6倍,许多地方民政局的离婚登记窗口排起了长队。
一边是喜气洋洋的春节氛围,另一边则是急剧增长的离婚人数,着实令人尴尬。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高离婚率的大环境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的提升,但是,人们的婚姻状况却越来越不乐观。民政部2018年的全年调查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产生了155万对新婚夫妇,比2017年降低了5.7%;全年离婚人数接近100万,较2017年增长了1.7%。
事实上,全国离婚率已经连续十余年呈现增长态势,国人的婚姻幸福状态不容乐观。
在高离婚率的背后,是人们对待婚姻越来越随意的态度,如今“闪婚”的人不在少数,不少人还没了解对方就草草定下了婚姻,而这样结成的夫妻在婚后生活的磨合期内必然会发生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闪婚”之后便是“闪离”。
同时,由于人们对“婚姻自由”的过度理解,许多人对于离婚这种事情毫不在意,认为不过是离开这个人,寻找下个人罢了,比起之前,他们也不需要在离婚时承受太多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压力。
因此,春节后离婚人数的增加,与高离婚率的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在中国人的传统认知里,过完年后就是一个新的开始,从这一点来看,人们选择在此时离婚,也颇具“告别过去”的仪式感。
过年期间重重矛盾
如今的人们对于春节的向往程度可谓大不如前,一来是现代都市文化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冲突,使得许多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对春节并不“感冒”,许多人过节都没法回家。二来则是人们的生活慢慢的变好,过年期间的丰盛食物、新衣服等对现代人的诱惑力不大。
与从前人们的无比渴望相比,过年对很多现代人来说成为了一种负担,频繁的走亲访友,众多的礼尚往来,必然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更多矛盾的发生。很多夫妇离婚的原因就是因为过年期间在礼品、探亲、聚会的过程中产生了矛盾。
我们经常能够正常的看到一些新人夫妇因今年去哪家过年这等小事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就此分居,这便是春节期间的矛盾因素。
另一方面,春节期间也是发生婚外情的“重灾区”,因为好友、同学之间会频繁聚会。毕竟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有的人“一见如故”,有的人则旧情复燃,加上常见的酗酒行为以及频繁娱乐活动,为出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节后综合征”的影响
最后,“节后综合征”给人带来的心理影响也是很多夫妻春节之后感情恶化的原因。节后综合征(Post-holidaysyndrome)指的是人在节日之后出现的抑郁、疲倦、烦躁、焦虑不安等心理变化以及失眠、消化道不适、神经衰弱等生理反应。这些症状在春节、国庆节等大型节日后尤为明显。
春节期间人们往往在不间断的聚会应酬、亲友串门中度过,本身就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加上作息规律被打乱,熬夜更是成为生活中的常态,因此,许多人会在节日中或节日后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同时,节日期间,人们的心理普遍处于过度放松的状态,一旦回到工作岗位往往一时难以适应突然激增的压力,因此“节后抑郁症”也成为光临人们的常客。许多人表现为假期结束或者临近结束时恐惧上班,食欲降低,悲观情绪严重等抑郁症状。
在这样相对脆弱、敏感的身心状态下,夫妻之间就更容易发生冲突,双方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矛盾也容易在此时爆发。因此,我们大家可以看到许多平时本来过得好好的夫妻,一到过年就争吵不断,其实正是“节后综合征”负面影响的结果。
总之,节日之后离婚率上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它反映出当下人们在家庭氛围、社会风气、人际关系、工作所承受的压力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对于国人来说,家庭永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话题,夫妻之间相识即是缘分,只要不触及根本的价值观与核心利益,双方再大的矛盾都是可以调和的,双方各退一步,海阔天空。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