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今年三岁,爸爸和妈妈平时都比较忙,家里主要就是奶奶带孩子。基本上奶奶就是照顾天天的饮食起居,不过让奶奶觉得担心的一点,就是天天对于ipad这种电子科技类产品的依赖性太大了,就连平时带他出门逛一逛,他都舍不得放下。
为了这事儿奶奶还特地跟天天的爸爸和妈妈谈了一下,但是两个人都好像没怎么放在心上。后来带孩子去参加别人的百日宴的时候,发现ipad几乎不离手,拿走了ipad,还哭闹个不停。这才让他们意识到,这问题的确是有点严重了。
天天妈虽然平时忙于工作,但是偶尔也会去听一听关于育儿的一些方法,其中就有关于孩子沉迷电子科技类产品的内容。这下学来的方法可算是派上用场了,关于戒掉电子科技类产品的瘾,天天妈用了ACT方法,天天的ipad瘾这才恢复了正常。
因为电子科技类产品的普及,加上多数的时候家长没能亲自陪在孩子身边,家里的老人跟孩子也有代沟,这些种种的因素就容易让孩子对ipad产生依赖。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的这几种表现,那么爸爸和妈妈们可要注意并加以纠正了
1.断瘾难受
当你把孩子手中的ipad拿走时,孩子的表现很重要。如果他的表现是焦虑或者是低落,易怒的情况,那么可能这样一个时间段孩子已经上瘾了。
2.时间加长
平时可能玩个半小时的ipad,孩子就玩腻了,但是现在分开ipad的时间慢慢的变多。这就像瘾君子一般,开始的量不多,但到了后面就没办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了。
3.推掉其他兴趣爱好
当孩子对ipad的兴趣远远大于其他兴趣时,这也是成瘾的一种表现。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当因为一个兴趣的兴起而忽略了或是放弃了其他问题,那么就需要判断这样的情况是否健康。因为沉溺于虚拟世界而放弃了现实中的娱乐爱好,是不可取的。
4.欺瞒
因为自己想玩ipad,而出现撒谎期满父母的情况。比如自己把ipad的偷偷藏起来,或是自己躲在被窝里偷偷摸摸的玩ipad,这已经就是一个红色警报了。
为什么ipad成瘾会是这么多爸爸和妈妈们头疼的问题呢?其实跟ipad成瘾带来的危害有很大的关系。
1)影响肌肉和骨骼的发育
理疗教授史崔克(Leon Straker)说,使用触控式装置可能影响幼儿的肌肉与骨骼发育。
孩子长期坐着或是躺着玩ipad,对比同龄喜欢玩别的玩具的孩子来说,受到的跑跳刺激更少。固定的一个姿势对于孩子的脊椎也有一定的压力,可能会导致以后出现脊椎疼痛等问题。
2)影响孩子智力发育
德国顶尖脑神经学家和医生,哈佛大学教授Spitzer提出数字化社会正在扼杀孩子们的脑力。0-6岁的这个时期,本来是孩子各项能力,包括情绪、社会、语言等等几个方向的发育。如果孩子长时间沉溺在电子科技类产品中,也直接的剥夺了孩子发展其他能力的时间,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机会。
孩子从出生到三岁的这个年纪称为关键期,最初的大脑变化会成为后面几年大脑发育的根基,对于幼儿的大脑,他们更加需要从真实的生活中获得刺激,而非虚拟。
3)影响孩子心理
当孩子选择用ipad这类电子科技类产品来逃避压力,这就会让孩子成为心理承受能力比较低的小孩,长大之后面对挫折也更加容易沮丧,继而引发其他的心理问题。
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才会让爸爸和妈妈们都想进行干预,但是干预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如果想要通过打骂的方式处理,那么可能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其实也可以学习天天妈这样的ACT方法。
ACT方法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接纳孩子的愿望与情绪(Aceppet)
共情其实是处理父母与孩子关系是最好的办法,当我们也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的话,孩子能更加容易接受。
在了解到孩子对于ipad有过度依赖时,父母可以这样跟孩子聊天,“妈妈知道ipad确实挺好玩的,妈妈平时也会玩”类似这样的话,会让孩子感觉到你是能够理解他的,并且会对你产生一定的信任。接着我们就要在聊天中找到ipad吸引孩子的一个点,可能是某一款游戏,也可能是某一个功能。
找到关键点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
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虽然我们理解这样的行为,但也要告诉孩子这并不代表过度的依赖行为是被允许的。
第二步:沟通并建立规则(Communicate)
获得孩子的信任之后,我们就要开始跟孩子建立规则,比如一天规定几个小时的玩ipad时间之类的。
第三步: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和建议(Target)
对于三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太多的词语会让孩子记不住。所以我们最好多使用正面的词语,短小精简。
如果想表达“不要玩ipad”就可以变成“出去踢足球”,把不想让孩子做的事情变成希望孩子做的事情。
当我们已在第一步发现孩子上瘾的关键点时,我们就可以找到有同样吸引力的替代品,比如孩子喜欢里面的音乐游戏,那么父母大可给孩子准备音乐玩具,目的就为了转移孩子的兴趣点以及注意力。
关于ACT的内容就简述完成了,在沟通的时候父母要观察孩子的情绪,尽量在双方情绪都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这也可以让孩子学会用理性的方式来和父母沟通。孩子哭闹时候提出的要求,家长也最好还是不要去答应附和。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的时候,不要只从孩子身上找问题,父母还要学会自查。一个人的性格除了遗传因素,还有来自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枕边育儿寄语:
最后还是建议父母们2岁之前不要给孩子接触电子科技类产品,2岁之后可以适当地玩一玩,父母可以陪着他们一起玩。真实的接触远比电子科技类产品带来的陪伴要优质的多,如果只是因为自己平时比较忙碌,也最好还是不要孩子闷在家里玩ipad,毕竟还有很多娱乐活动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