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发脾气时,哭闹,摔东西,甚至也会打人。
大人会无比烦恼,有的直接以暴制暴,有的冷处理……
“孩子发脾气是正常且是好事,阻止孩子发脾气才有病。”
娇妈说这话不是脑子短路了,坏掉了,而是经历了孩子发脾气后,深知要找到方法解决,对症下药才会有改善,而非阻止。
把孩子每一次犯错都变成一个学习的机会,而不是把每一次犯错都变成一个谴责的机会。
娇妈的朋友,最近对她家孩子的脾气烦心得不行。
最近全国小学生们都在期末考试,作业也是明显增多了,
朋友孩子平时就有点磨蹭,再加上突然增加的作业压力,就更加磨蹭和逆反了。
娇妈的朋友自己是个做事挺麻利的人,所以最看不上孩子磨蹭,就批评了孩子,
而后发生了,孩子大发脾气…哭闹,扔卷子,甚至推搡妈妈。
第二天,孩子妈妈跟我说,她被孩子“家暴”了…
其实我内心想说,是不是你太急了,是不是没有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但我想那时她需要的是倾听者,我就忍住没有说。
孩子发脾气,我该怎么办?
娇妈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你见过哪些惊艳到你的教育方式”的话题,
有个高赞的回答,我觉得这位爸爸和妈妈的做法,很值得娇妈和娇妈朋友学习。
竟然敢对妈妈破口大骂: “ 臭老婆子!”
要是放在很多家里,包括娇妈家里,我都觉得我会忍不住揍他…
而这个男孩的爸爸和妈妈,非但不骂他,还为他庆祝一番…至此,儿子叛逆期一天就结束了。
这位妈妈的做法真的是让娇妈佩服。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打不骂反以褒奖的方式,成功扼杀了孩子再次犯错的萌芽,看来跟孩子斗智斗勇的路还很长啊…
娇妈在想,我们有时只关注了孩子发脾气的形式,和发脾气时他怎么惹你生气的感受,
却忽视了,孩子当时为何会发脾气,愤怒的原因,从而就会错失孩子成长的时刻。
我一直认为,孩子“发脾气”跟孩子“高兴得傻笑”,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孩子情绪的表达,而我们会人为的给“发脾气”贴上坏的标签。
就像娇妈的朋友,她当时只看到了孩子写作业磨蹭,叛逆,发脾气,不可理喻…
却忽视了孩子期末考试阶段,才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
一下子要承受那么多作业和复习卷子,以及考试,他承受的压力其实很大的心理感受。
如果当时父母换个思路,不让他写作业做卷子了,而是带他吃一顿他喜欢吃的,或是出去运动一下,哪怕溜达一圈,或是做个游戏……
孩子也可以释放和缓解这个阶段,压在他心上的压力,再重新回到写作业这件事上来,效率还会更高。
不过哪有“马后炮”和后悔药卖啊。
但其实我们家长何尝不是跟孩子一样,只有自己这次犯错了,才会下一次知道如何更好地做父母。
有位教育家曾说:最深刻的教育,往往是从犯错开始的,家长要善于利用每次犯错的时机。
娇妈有时觉得孩子发脾气不是啥坏事,至少我觉得比憋着好。
如果孩子不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压力,而是选择不说憋在心里,但情绪又真实存在的话,久而久之会引发孩子的抑郁。
娇妈记得有个调查指出:
超过2%中小学生有抑郁焦虑情绪,
在另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23%学生想到自杀。
抑郁症发生的年龄最小的只有8岁…
很多时候,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抑郁情绪,他们就会以儿童的方式发泄他们自己心中的“不快乐”,就像发脾气。
从心理学上讲,当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是对感到无助或无力的情境,做出的反应,是对周围人发出的变相求助信号,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孙俪曾发过一条微博——
“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
而我们经常会忽视孩子的求助,习惯性打压孩子发脾气,甚至有的家长还会以暴制暴,
外加威胁“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惭愧,这话娇妈也说过。
有时一人带孩子太累了,我们难免会要求孩子“要乖,要听话”。
却忽略了我们也许正在,无情地压制孩子释放自己情绪的权利。
不过,娇妈觉得父母也不是圣人哪有不犯错的,我们认识到并改进就好,别跟自己过不去哈,我就是这么个心大的老母亲。
《妈妈,我真的很生气》书里说,我们要给孩子的坏情绪找到一个出口,一个在愤怒的时候,可以表达出来的出口。
孩子的坏情绪得不到输出,就会像吹气球一样越来越膨胀,长此以往,孩子会更加肆无忌惮,家长也会慢慢的焦虑。
娇妈之前采访过一个剑桥大学心理学博士,他说这2个方法可以帮孩子的坏情绪找到出口。
鼓励孩子写日记
孩子可以在日记中把自己的烦恼和不快发泄出来,或者把自己学习、生活中,人际交往等方面承受的压力写出来。
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使情绪发生明显的变化,可以促使孩子的身心更健康,运动后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
父母要做情绪的疏导者,而不是立马制止孩子发脾气,我们不能做那个将孩子情绪出口堵住的人。
孩子发脾气无害,我们一味阻止才有害。
娇娇小时候,有次去游乐场夜场玩,本想着夜场人少,省得排长队,可以多玩几个项目。
到了游乐场我和娇爸傻眼了,夜场是人少,但很多项目晚上是不开放的,
结果就发生了娇娇发脾气,死活不走,非要玩那个夜场没开放的项目。
“咱可以玩其他开放的项目呀,干嘛非玩这个…”
“可我就想玩这个。”
“不是和你说了没开吗?这个游乐项目关门了,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赶紧走,要不你其他的也别玩。”
“妈妈,你讨厌……”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提到:“我们常常不能理解,孩子们为何会因为一点很小的事情,就哭闹个不停。”
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孩子的感受。
现在想想,我就是当时没有理解她的感受。
孩子愿意向我们发脾气是因为她信任我们,想让我们理解她的感受,我们该高兴。
如果我当时换个说法,蹲下来告诉她:
“妈妈很理解你生气,知道你好想玩这个游乐项目,但是关门了怎么办呢?我们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吧。”
“我们要不明天早场来玩?”
相信孩子肯定也不会那么伤心和持续发脾气。
对孩子说“感到生气没关系”“可以哭一会儿”,而不是说“你不应该生气”。
娇妈在网上看到一位爸爸堪称教科书般的案例,一定要分享给大家:
接受孩子的感受,倾听孩子的感受,并说出孩子内心的想法,肯定她不高兴的理由,再引导她想想为啥不可以这么做,可以怎么做,才是我们要做的。
孩子的感受和她们的行为是有直接关系的,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
当孩子的感受被我们不断否定的时候,他们就会困惑甚至愤怒,发脾气。
哪怕他们清楚自己有问题,也会因为我们否定他,而选择对抗态度,就不听你的。
这也是娇妈在不断犯错中,不断总结和学习领会到的。
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认为: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爸爸去哪儿5》中有一个小插曲令人印象深刻。
小小春Jasper走路慢悠悠“惹怒”爸爸,赶着回去做饭的陈小春怒气值一路飙升,不停地催促儿子:“Hurry up !”
Jasper拿起喇叭对爸爸说:“Can you stop (being) angry now?(爸爸,你能停止生气吗?)”
陈小春愣了几秒,原本“黑”着的脸,慢慢地放松了下来,
他对儿子说:“I am so sorry.”立马意识到自己的坏情绪需要控制。
成熟的父母要能掌控自己的情绪,因为我们是孩子的榜样。
发脾气就是人的正常情绪表达,我们自己,包括孩子,我们都会有脾气,
面对突如其来的情绪,我们先了解原因,然后正视、接纳我们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就好。
如果我们没有控制住和孩子发脾气了,要及时停止,并放下做父母的架子,及时道歉。
要让孩子慢慢领会每个人有情绪,发脾气很正常,但能否正确宣泄自己的情绪,拥有控制情绪的能力,同样重要。
正如蔡康永说过:“情商高并非指不发脾气,而是要合理地发脾气,让自己的情绪可以顺畅地表达,舒服地做自己,才能让自己和世界都开心。”
我经常想,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天真,又没有很懂事。
他们有哭有闹,也会任性,也会撒娇,当然也有自己的脾气,也会让我们忍不住发脾气。
但又怎么样呢?
这才是幸福孩子的样子,才是养娃生活的本来样子。
-图片来自-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
嗨,我是娇娇妈,专注于服务数百万妈妈的家庭教育平台。我的文,偶尔理性冷静、偶尔温暖深情。但愿,我们相识后,你懂自己也懂孩子。娇娇妈(ID:jiaojiaoma8)。本文由公众号娇娇妈原创,转载请联系微信号(ID:judushu)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