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 文· 来· 啦·
1、在你不清楚自己要什么之前,晚婚未必是错的选择;
相较于盲目的从众,因为到了年龄而草草找个人结束未婚状态,适当的延长自己的择偶期限未必是一个错的选择。
就我在真实的生活中接触的晚婚夫妻来说,从表现上来看,他们情感的稳定度和包容度会明显更高于那些年轻夫妇。
跟他们沟通的过程中,即便他们笑称自己:
“我们已是夕阳红的感情了。”
但是从细节之处能够准确的看出,这样平淡似水、相敬如宾的关系更接近于爱情本身。
尤其是这次出行中,我就遇到了这样一对夫妇,我跟妻子聊天的时候问她:
“你觉得晚婚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婚姻生活吗?”
她回答:
“相较于年轻的时候,年长一些、经历一些世事之后,我会更加清楚自己要什么。
这样一个时间段两个人做的选择,会更加的成熟以及周全,所以总体我对自己现在的婚姻生活还是挺满意的。”
2、当你把爱情当成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时,你注定难以从爱情里获得快乐;
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有些人即便清楚自己遇到的这个人是错的人;
即便知道这段关系给自己带来的除了伤痕累累就是支离破碎;
即便在一段鸡肋式关系里纠缠了数年,也不愿意轻易的放过对方成全自己?
这倒让我想到了很多死守“半死不活”婚姻的夫妇们,用他们的原话说:
“我知道我们之间早已没有了感情,但是我觉得这样还是可以凑合过。”
当然,这也一种选择。
但是如果深究最深层次的原因,无非是因为:
相较于关系的痛苦,我们更害怕面对一个人时候所带来的孤独和恐惧;
关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有什么可以分享、述说、想念以及产生联结。
即便眼前的这个人早已给你带来伤害大于快乐,但是相较于重新回到一个人的世界,继续维持眼前这样的关系,至少还有一丝念想,毕竟这是自己曾经分享过情感和倾注过感情的人。
是的,情感的需求有时候就如同身体上的饥饿一样,是一种本能。我们的身体会产生饥饿,情感同样也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离不开社会、离不开感情的缘故。
一方面是跟人类与身俱来的生存环境有关,我们就是情感动物;另一方面渴望亲近、被理解、被认同,这是每个人来到这样一个世界找到自我价值感和存在感的一条重要途径。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何有些人难以从分手的创伤中走出来,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难以承受那些从关系里被庇护的状态中重新剥离到一个人的状态,尤其是那些内心没有归属感惯性把情感当作存在感的人,与其说他们要的是感情,不如说他们需要感情带给他们的确定感以及存在感。
适度的依赖确实可以让我们从关系里产生幸福,然而如果把关系=自己的价值,那么最后大概率难以从关系里获得愉悦感,这某种程度上是必然的。
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先自我完整,这是前提。
3、在关系里请放弃完全被理解这件事情,尤其是你身边那个亲密爱人;
为什么很多人在亲密关系里总是会觉得失望,又或者动不动产生想要分手的念头?
归根到底在他们内心深处有一个自己理想型的恋人,那个恋人能够完全满足他们一切的情感需求,也能够理解他们的每一种行为。
一旦当他们感觉自己身边的那个恋爱没有按照他们的预期来对待他们,又或是表现的行为让他们觉得受到了“伤害”,那么多数时候他们会本能的下判断:
“看,他就是不喜欢我。”
“看来,我们之间真的不合适。”
“我还是决定分开好了,去找个懂我的人。”
可问题来了,随着你经历的人和事越多,你会发现就算是跟你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几十年的父母也未必了解真实的你是怎样的,何况才认识几个月的对方?太难。
或者,从一开始,要求恋人完全懂你、按你的预期理解你本身就是一种对感情不合理的期待。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接受:
人难以被另外一个人完全理解这个现实。
所以很多时候,关系的好坏有时候跟对方的表现没有绝对的关系,更主要的还是和我们对关系的预期有关。
举个例子:
很多恋人在没有确认关系之前,对彼此的好感是非常多的,然而一旦确认关系之后便成了相爱相杀。深究原因,无非是期待变了,从最初的1分变成了后来的9分,但或许那个人的极限只有7分呢?
所以,与其去期待对方理解自己,不如自己先学会理解对方以及接受人难以被理解这个事实。
陈淼冰
知名情感专家
百合网情感学院明星情感导师
微博2019年新锐心理大V
《女性吸引力》作者
《天天向上》青春女性全国公益讲座主讲人
知乎微博情感内容阅读量均破千万
已成功帮助数千女性获得情感和心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