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不知道宝妈们有没有发现,婴幼儿时期的宝宝,不管何时肚子都是鼓鼓的,宝宝很健康,也并不胖,就是肚子格外突出,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正是婴幼儿独特的形体特征。
仔细观察3岁以下的小宝宝,我们会发现,他们和成年人的体型有很大区别,比如头很大,新生儿的头部几乎和肩同宽,还有双腿喜欢摆出青蛙腿,肚子也总是鼓鼓的。
这些都是宝宝的正常生理现象,只要宝宝没有特殊的不适,都不用太过担心。
鼓鼓的小肚子,也叫西瓜肚子,看起来和可爱,尤其宝宝晚上脱掉衣服躺进被窝更是明显,那为啥宝宝的肚子在婴幼儿时期会有这样的特征呢?
一、宝宝的肚子有“呼吸”作用
宝宝的肚子不光鼓鼓的,还会有规律的起伏,这还在于宝宝不光靠胸腔来呼吸,还靠腹部来呼吸。
人的呼吸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胸式呼吸,另一种是腹式呼吸,宝宝在2岁之前肋间肌发育还不够完善,胸腔受限,所以通过特殊的方式调动横膈膜活动,因此肚子会膨胀。
之后随着宝宝膈肌下降,不再需要拍奶嗝了,呼吸方式也就逐渐改为了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能够帮人吐出较多滞留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是有好处的,成年人通过深呼吸,也能实现腹式呼吸的,很多人会在生活中锻炼这样的呼吸法,由此可见,宝宝会呼吸的小肚子非常“有用”。
二、宝宝还没长出“腹肌”
有的大宝看见二宝肚子鼓鼓的很可爱想要上手摸,妈妈都会阻止,不允许别人轻易碰宝宝的肚子,是因为宝宝肚子上腹肌发布不成熟,没有很好的防护,也因为没有束缚,内脏集中在下方,孩子身体又小,就会向外凸,和他们小小的个子比起来,肚子就鼓的比较明显。
同时也由于缺少腹肌,肚子一般的情况下都是软软的。
所以在这个时期,确实要保护好孩子的肚子,不要以为宝宝这是生病了而随意乱揉肚子。
一般等到宝宝3岁左右,腹部肌肉逐渐长成,加上宝宝整体体型长大,腹部空间地方足够,内脏可以逐渐归位就会恢复平坦了,甚至在肋骨的衬托下会显得凹进去,6岁的孩子如果经常锻炼,还可以拥有好看的腹肌线条呢。
三、宝宝站立时会向前方倾斜
宝宝站起来时,很多喜欢挺肚凹腰,不光是肚子鼓,从后方看或侧面看,是宝宝腰部往前突出,形成一个弯曲,由于宝宝脊柱还没有定型,所以这也是正常现象,一般到5、6岁左右,随着孩子身高的发育就会逐渐改变。
而且宝宝的身体前后都更趋向于圆形,大人的身体前后是水平状的,所以宝宝的肚子看起来也是鼓鼓的。
四、宝宝容易肚子胀
新生儿包括婴幼儿,肠胃较弱,非常有可能会出现消化问题,比如宝宝喝奶的时候吸入空气、消化不良等都会引起肠胀气,会让原本鼓鼓的肚子变得更鼓。
如果单单是生理因素,宝妈们不会这么担心,但孩子确实有可能会出现胀气等问题,这就难以区分了,那宝妈们应该怎么判断孩子肚子是不是正常呢?
小月龄的宝宝哭的时间太长,空气进入腹部会导致肚子胀,或者是宝宝吃的太急也容易吞入大量空气,让肚子鼓起来。如果宝宝是消化不良,肚子里也会产生大量气体,让宝宝很难受,这种情况下宝宝肚子会比平常略硬,而且宝宝会哭闹,采取飞机抱姿势时孩子会感觉舒服,这就是孩子胀气了。
出现这些情况,宝妈可以用揉肚子的方法来帮宝宝做一做排气操。
最简单的排气操就是让宝宝躺在床上,或者把宝宝抱起来,半卧位在自己身上,先搓热自己的掌心,然后再宝宝肚脐周围进行顺时针的打圈按摩,而不要逆时针按摩,进行5-10分钟,帮助宝宝肠胃蠕动。
另外,宝宝有可能会出现消化问题,为了预防,平常宝宝吃完奶半个小时后,也可以帮孩子做一做被动排气操:
第一节:
以肚脐为中心,手掌顺时针轻抚,按摩4-8次;
第二节:
宝妈双手交替从上向下轻抚,按摩两个八拍;
第三节:
握住宝宝双腿,两腿交替向腹部蜷缩,做一个八拍,然后双腿同时往腹部蜷缩,做一个八拍;
第四节:
单手单膝交叉相触,做一个八拍;
第五节:
宝宝双腿按压腹部,做一个八拍。
对于一岁以上的宝宝,肚子变得比平常更鼓更硬,很多时候是孩子吃撑了,胃部变大,撑得肚皮也更鼓。
很多宝妈喜欢看见孩子多吃,却忘了宝宝那么小的肚子,到底能不能装下。
1至3岁宝宝各种食物每日摄取量参考:
谷类:每日摄入量150~180克;
豆制品类:每日摄入量25~50克;
蛋类:每日摄入量40克;
肉类:每日需要量40~50克;
蔬菜:每日摄入量150~250克,其中绿叶菜应占一半以上;
水果:每日摄入量50~100克;
奶类:每日摄入量250~500毫升。
最后,如果宝宝出现其他异常,比如肚子比平常更鼓,但是没有原因,和常见疾病状况也不一样,情况就可能比较严重,就要及时带宝宝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