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pexels
作者:辛上邪,加拿大华裔公民协会联合创始人,腾讯教育特约作者,弃商从文后久居温哥华专职写作。已出书《最好的韶光留给你:加拿大教育亲历记》、《过我想过的日子:加拿大移民日子亲历记》等图书著作。
街坊安迪和我聊地利提到,女儿从他这儿借的几千块钱迟迟不还,也不提一句。我笑笑安慰他说,横竖爸爸妈妈的钱早晚都是儿女的。安迪耸耸肩说,“那可不必定”。
安迪八十多了,拿着退休金,有房有车有存款无外债,单独安享晚年。和孩子们节假日聚聚,平常互不干涉。依照华人的观念,安迪过世后,房、车变现,和剩余存款加在一同给三个孩子平分,大快人心。但是形似安迪不是这样计划的。
北美的个人财政观念和我国很不同。最显着的感觉是,他们介意钱、又不在乎钱。而这些观念的养成,与从小潜移默化、社会环境熏陶、校园的教育分不开。他们不避忌谈钱,爸爸妈妈子女亲兄弟夫妻密友,该算账时都算得很清楚。
现在国内年轻人也很盛行AA制了。但是在北美,不止是年轻人,AA能够说是交际中的常态。我刚来时不习气。和一位华人家长一同带孩子去滑冰。买票的时分,那位爸爸排在前面,我欠好意思让他帮咱们买,便准备好票款要递给他。他很惊讶地看了我一眼说,“别急,我买完你再买。”
后来了解了这边的规矩——一般来说,很少人会抢着替他人付账。假如有人要请客,会事前说好,不然一同约着吃饭、咖啡、消闲文娱,都是AA,不管是多么了解的联系。也正因如此,在超市常常看到成年子女陪晚年爸爸妈妈购物时,是爸爸妈妈自己付款。偶然有一次,见到一位年轻人帮妈妈刷卡付了款,那位母亲情不自禁地环视周围大众,脸上写满了骄傲。乃至许多夫妻之间也会明算账。有的是各花各的,有的是你付水电我付煤气,外出游览你订酒店我买机票,绝不会由于分账而影响夫妻感情。
当然,也有些人天分大方,为对方付款,不过这种“无故请客”不遍及。被请客的一方会十分郑重地称谢,即便被请的是一杯咖啡。在北美文明中,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你肯为我付出,即便一分钱,我也会十分感恩,绝没有白吃馒头还嫌馒头黑那种诉苦。
一般朋友间请客是默契地轮番,这次你请,下次我请,或许你请了咖啡,我再去买两块点心。被请到他人家做客,不管是吃饭仍是谈天,客人要带恰当的礼物去,不会白手。
一方面,北美日子中,像AA制这样“很介意”钱,另一方面,本地人又“不在乎”钱。
最显着的,被华裔以为是不移至理的“量入为出”、“量入为储”,在西人日子中很少见。听到过不止一次,西人说娶华裔媳妇是“发家致富”的法宝——自从娶了华裔媳妇后,家里的经济就不是问题了。其间的重要原因恐怕便是华裔懂得节省、储蓄。
西人花钱“四肢大”。他们不是不懂得估计价格,而是不肯意“考虑价格”。他们缺少华人那种艰苦朴素的日子作风,不会也不肯意冤枉自己。假如喜欢吃的面包2块,感觉一般的面包1块,他们不会为了省块八毛钱去买感觉一般的。学英语时的同学杰克从美国移民到加拿大,日子一向很窘迫。一次午饭时,他嫌超市买的苹果欠好吃,咬了一口居然顺手扔了。那个苹果尽管只要几毛钱,但是他一个月扣除房费后的可供使用的收入缺少200元。换做华人,咱们会以为,口即便感欠好,吃了还能弥补维生素、纤维素等等养分,绝不会白白糟蹋。而杰克代表北美本地人的主意,有钱时该吃啥吃啥,没钱了就不吃。
本地人也不擅长计划性花钱,简单当月光族。朋友的地下室租借,她的租客每个月发了薪水便自动交房租,理由是“担忧被自己乱用”。或许是由于社会保障完善,他们鲜有存钱的观念。我曾触摸过一位大型理财公司的CEO。他推重理财,却对华裔重视储蓄的观念表明惊讶。在他看来,存款几乎是死钱(北美银行存款利息十分低,能够忽略不计)。为何需求让钱放在那里,即不能消费、又不能盈余呢?他从小日子在像加拿大这样全民医保、学前班到高中十二年级完全免费、低收入人群能够请求多种福利的社会中,关于“不时之需”、“意外”缺少满足的了解。
别的,本地人对钱的不在乎,也与基督教文明有关。《圣经》中不乏“咱们日用的饮食,今天赐给咱们”;“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便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储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姑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宝贵得多吗?”;“所以不要为明日担忧。由于明日自有明日的担忧。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遭到这些要素的影响,分账时“锱铢必究”的本地人在捐助方面却很大方。不管政治捐助、扶危助困、救灾抢险、帮助贫困地区等等,大额捐助往往出自西人。迪迪参与水兵童子军后,每年都有几回在商场门口拿着钱罐等着路人捐助的征集资金活动。他的经历是,20元以上的捐款根本来自于西人。
我采访过为非洲捐助20万元援建校园的退休西人戴夫。我问戴夫,西人不考虑给子女留遗产吗?戴夫说,考虑啊,但是留多少适宜呢?留十万、仍是二十万?留什么呢?必定是金钱吗?
关于给子女留遗产方面,戴夫和老街坊安迪的主意或许差不多。加拿大没有遗产税,子女无需为了承受遗产而上缴高额税款。这些晚年人不肯意为子女留太多金钱,仍是与他们的财政理念有关。而他们态度明显的财政理念的养成与校园的培育也分不开。
从二三年级开端,数数还数不清的时分,学生们就会触摸银行、假贷、储蓄这些概念,还会被教授税务常识,清晰依法交税是每个人有必要做的。今后跟着年级增高,渐渐的变多的“经济类”游戏、活动会加入到讲堂、作业中。校园还常常会举行糖块义卖活动,为某慈悲活动捐款;年终也有义卖巧克力的活动,鼓舞孩子们挨家挨户去推销——让孩子从小与生意、生意不生疏。
孩子们之间也少不了“金钱买卖”。迪迪从四年级开端,平常就不好家里要零花钱了。但他并不缺钱。他说,“书包里或许课桌里习气放几块钱。这样我心里结壮。”那几块钱都是迪迪自己在校园赚的。挣钱的方法许多。
据迪迪不完全泄漏,他编过手链挣钱,几毛钱的资料,他编完了卖两块,求过于供,编手链的原资料是手艺教师帮他“带货”;教导同学功课挣钱,讲题不要钱,体系讲内容会收5毛到2块不等;顺手倒买倒卖也能挣钱,某次迪迪从校园食堂买了汉堡,同学非要让他转让,迪迪就加了5毛钱让给同学。
关于倒买倒卖,迪迪经历过一番思想斗争。有一次去户外玩儿,有位同学有经历,知道那个地方没有一点店肆,事前买了一盒甜甜圈,去了之后加价四五倍地出售。迪迪以为同学的行为归于浑水摸鱼、不仁不义,而其他同学却并不这样以为。买高价甜甜圈的“顾客”还很感谢这位“小贩”,能在他们需求食物的时分供应食物。顾客们以为,咱们应该、又能付得起,高阶卖甜甜圈不存在什么品德危机。
有了这个典范,迪迪也跟着贩卖了一次。去水上公园的时分,迪迪坐的那辆车坏在路上,导致他们迟到好久。眼看最著名的水滑梯排队无望,又没有带午饭,迪迪便去排队买食物。他特意多买了糖块,之后翻倍卖给后边没有时刻排队买糖块的同学。又花了一块钱买了一位同学计划弃之不要的半份薯条,处理了午饭问题。
便是这样,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饭”。他人的薯条不想吃,扔了是他的自在,但是假如你想要,花钱是你的责任。你排队买了糖块,后边不想排队的同学理所应当地为你排队的时刻付出报酬。即便是亲同学,使用信息不对称赚取高额赢利也是入情入理的。
但是一起,更重要的,他们也在学习共享、贡献。平常倒买倒卖不断,真的遇到同学没有带午饭时,全班同学能凑出来一份爱心饭。本年圣诞节时,迪迪在校园收到三份礼物,是巧克力等甜食。迪迪清楚自己需求操控体重,应该少吃甜食,便把礼物给同学们分了。迪迪的小金库也在小学、初中毕业时两次归零——脱离校园前,迪迪都把剩余的钱捐给了校园的慈悲活动。
迪迪深知,爸爸妈妈的钱和他无关。从前很严重地问过咱们,将来能否供应他大学膏火?读大学时,他是否还能住在家里?
如此这般生长起来,迪迪的财政观念很简单与戴夫、安迪、杰克相同——介意钱,又不在乎钱。而作为华裔,咱们咱们都期望迪迪也能养成一些量入为出、量入为储、勤俭节约不糟蹋的习气。不过咱们和戴夫、安迪的主意相同,没有计划日后给迪迪留多少“家当”。由于在加拿大,人们遍及信任,未来要靠自己去奋斗。越尽力,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