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今天又听到了隔壁妈妈骂女儿的声音,作为旁观者,看到一个妈妈在孩子面前的失控,总会让我特别惊醒,我最近有没有对孩子发不应该发的火?
很多妈妈跟我聊天,都说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脾气慢慢的变大,常常hold不住自己的脾气,对孩子发火,每次发完火都很后悔,但是在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还是控制不住。对着老公、亲人,甚至服务员,都变得易怒。
轩轩妈妈那天气的找我聊天,就是因为在家对着儿子老公发了一顿火。起因是她觉得孩子有些上火,于是买了点孩子常喝的清热药,上班之前交代还没复工的爸爸中午吃过饭注意盯着孩子喝药。等她下班回到家,发现她提前拿出来放在一边的药根本没动,于是火就上来了,质问孩子为啥不喝药,质问老公为啥不照顾孩子吃药。
电话里,轩轩妈妈说着:“我走的时候叮嘱了一百遍,没一个把我说的话当回事,我专门买来的药,就怕孩子真生病了不方便看病,结果一个个的在家就知道玩儿就知道看手机,家里乱成什么样都不知道收拾一下!”
这番话,妈妈们是不是很熟悉?
很多时候宝妈们生气,就主要是因为这些原因,我操这么多心,结果你们都不上心,啥事都指着我……
发脾气的理由是足够的,但是作为被怒火冲击的爸爸和孩子,他们什么感受呢?
一个经常发火的妻子或者妈妈,会让一家人都处于紧绷的状况下,没有人喜欢冲突的气氛,而当一个环境中有人生气,那其他人都会如履薄冰,大气都不敢出。
这种气氛是无形的,但是却又真实存在。
比如,如果房间里有两个人吵架,这时候一个外人突然进来,即使他在门外没有听到声音,即使他进来后吵架的两人开始若无其事,这个刚进来的人也能感受到气氛不对,从而本能的想要逃离。
更别说孩子在这种情境下会受到多少影响了。
前两在刷手机的时候看到这样一个视频,看场景应该是在开家长会,椅子上坐满了大人,一个老师拿着作业站在一位家长面前,模仿家长的语气说:“你们老师今天给我打电话了,你作业又没有写,你今天都干什么了?啊?干什么了?”
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用力退孩子的脑袋、肩膀、胸口。开始的时候这位家长还有别的家长都觉得是玩笑,随着老师进一步的吵“孩子”,这位家长脸上挂不住了,充满了窘迫以及和孩子一样的惭愧,煎熬,无措,其他家长也渐渐明白了老师的用意——想知道你的孩子被爸爸和妈妈吵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吗?
很多妈妈也都明白,经常对孩子发火,会让孩子变得没有安全感,也一直在想办法改正,但好像很难。为什么面对孩子,我们会忍不住发火呢?
其实冷静下来想想就能发现,妈妈们忍不住生气,背后往往有个思维误区,叫做:“你不是应该这样吗?”
孩子磨磨蹭蹭,你会生气:“难道你不知道时间不够了吗?”
孩子一天没有写作业,你会生气:“难道你看不到别的孩子多努力吗?
或者任何一件事让你生气,最后都会归结为一种心态:“我都是为了你好,难道你不能体谅体谅我吗?”
听起来很有道理,所谓每次妈妈吵孩子,吵老公都像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被骂的人也感觉自己好像理亏了,但是心里却也感到委屈。
所以我们要警惕,当有了这种“别人理所应当”的认知时,提醒自己,没有人能完全按照你的计划去行动和思考。
不会有两个人的思路是完全一样的,何况你和孩子至今的差别是如此大的明显,”差异“产生太容易了,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只要两个人没有形成统一的观念,就不会产生一致的行动。想要让另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才合意,那就会有万千生气的理由。
此外,经常生气,还可能是因为一种“我本应该怎样”的思维。
《武林外传》中,掌柜佟湘玉的口头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我当初就不应该嫁过来,如果不是嫁过来我的夫君也不会死,如果我的夫君不死,我就不会落到这个伤心的地方……”
当我们对自己要求或者期待过高,但是实际能力又达不到,或者因为客观原因没达到,就会开始陷入抱怨模式:“我本可以……”
但很多时候宝妈的期待是一种过于美好的希望,真实的情况时达不到的。你希望孩子每天开心的对,没有哭闹;你希望孩子主动学习,成为别的家长羡慕的孩子;你还希望孩子吃过饭不是往沙发一躺为玩儿手机,能帮你收拾餐具。但孩子的成长不可能是完美的,期待完美,这本身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更可怕的,是让自己陷入一种牺牲感的自我感动。有的妈妈总对孩子说:我为了你放弃了什么,我为了你付出了什么,你怎么还不争气?这样的指责对孩子来说毫无道理,会让他感觉自己对妈妈有歉疚感,这就是妈妈想要的吗?
说了很多宝妈容易陷入的思维陷阱,最后也要替宝妈们说几句话。就在几年前,妈妈还没有生孩子,他还是个女性,而不是个妈妈,他也貌美如花,也善解人意,那是什么把妈妈们变得易怒了呢?
是生活的琐碎,是生存的辛苦,是不被理解和珍惜的委屈,是失衡的家庭关系,让妈妈们变得易怒,变得“不可理喻”。不可否认的是,生活更为富裕,不用为钱操太多心,人自然会更从容;有人关心,有人理解,人也会更温柔。
但是一味的抱怨是没有用的,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了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及时处理它,生活就会被这种负面情绪所感染,出现更多负面的想法,慢慢的变自怨自艾。
改变心态,不要去为自己没有选择的那条路上的风景而遗憾,不要为过分美好的愿望没有实现而归咎他人,不要为比不上别人而生气嫉妒,而要相信生活会越过越好,相信生气不能处理问题,相信争取处理问题后,就会少一些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