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邵菲
编辑:刘颖娟
定稿:苏子后
近年来,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胎儿早产的情况愈发多见。早产的胎儿由于先天发育不足,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如何预防胎儿早产,成为了父母的新课题。
关于早产儿
什么是早产儿?
是指孕37周以前,尚未成熟就出生的婴儿。一般,早产儿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且胎龄越短,胎儿体重越小,其存活率越低。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关于早产儿的数据
据WHO数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500万例早产儿出生,约100万例新生儿因早产死亡。
据我国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早产儿或低重儿占婴儿死亡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每年增幅在1.52%,该比例在2013年上升至22.6%。
临床医学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早产儿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杀手”。
为什么慢慢的变多女性早产?
根本原因是现代孕妇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且非最佳育龄生育的女也慢慢变得多,从而导致这一现象愈发严重。简而言之,多数早产的诱因都与某些“现代病”有关。
1、孕妈工作家庭压力大
据妇产科专家介绍,孕妈身体太过劳累,是造成胎儿早产最主要的因素。
现代绝大多数职场女性在怀孕之后,或基于职业理想,或基于生活压力,还会坚守在岗位上,有的甚至还出差或熬夜加班。孕妇长期处于奔波或高压状态下,身体机能会迅速下滑,容易引发宫缩,从而诱发早产。
2、孕妈普遍存在晚婚晚育
医学上建议,女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5-29岁,但近年来,我国女性实际生育的年龄逐渐往过高的趋势发展。
而高龄孕妇患各种妊娠疾病的风险增加,其导致医源性早产的概率也大幅度提升。
具体如下:
有些孕妇怀孕后患有严重的妊娠病症,如妊娠高血压,胎盘前置或早剥等,都需要及时终止妊娠,从而导致胎儿早产。
当孕妈出现羊水过少或过多的情况时,容易导致胎儿窘迫或胎膜早破,此时也需要及时终止妊娠。
当孕妇患有妊娠糖尿病,面临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危险时,也需要及时终止妊娠。
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年龄小于20岁的孕妇发生早产的风险为最佳育龄孕妇的2.1倍;年龄大于35岁的孕妇发生早产的风险是最佳育龄孕妇的1.8倍;年龄大于40岁的孕妇发生早产的风险是最佳育龄孕妇的2.4倍。
3、孕妈饮食、生活方式不科学
饮食营养不科学:
孕妈体内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易发生自发性早产。
孕妈肥胖增加子痫和糖尿病的风险,易诱发胎儿早产。
生活小习惯不佳:
孕妈吸烟摄入的尼古丁会引发血管收缩,导致体内一氧化碳水平升高,从而引发早产。
孕妈喜食生冷或辛辣的食物,刺激引起宫缩,易诱发早产。
除此之外:
据妇产科专家介绍,感染,尤其是宫内感染,是造成胎儿早产的危险因素之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宫内感染所引发的胎儿早产占比高达25%-40%。
常见的宫内感染途径主要有:经YD和子宫颈上行感染、经胎盘血液流动传播、输卵管逆行感染、手术造成的医源性感染。
早产前有何征兆?
胎儿早前,身体会向外释放信号,其中子宫收缩是胎儿早产最直接也是最早出现的征兆。
一般的情况下,到孕中期的时候,子宫每天会收缩3-5次。如果孕妈发现宫缩过于频繁,甚至每小时宫缩3次以上,并伴有下腹部发硬,腹部坠痛感,甚至是出现下体流血、破水等情况,都是是胎儿早产的前兆。
相比于足月儿来说,早产儿不仅刚生下来就有夭折的风险,在成长的道路上可能也会面临很多后遗症,因此,预防胎儿早产特别的重要。
胎儿早产如何预防?
1、避免感染
孕前如果有生殖道感染的情况,最好治疗好之后再进行备孕。怀孕期间必须要格外注意个人卫生。一旦感染,需立即就医诊治,避免危及胎儿。
2、避免劳累
孕妈需要避免长途奔波劳累,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建议还是不要进行过多劳动,多加休息,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让机体处于较为稳定、舒适的状态。
3、心情舒畅
怀孕期间,孕妈需要保持心情的平和、舒畅,避免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以免这些精神刺激引发宫缩,从而诱发胎儿早产。
4、定期产检
孕妈一定不要为了省钱或者图方便,而减少产检的次数或不产检。特别是那些妊娠并发症、高龄、多胞胎等的孕妈,在做好孕期保健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按期产检,了解自身及胎宝的情况,以便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医疗干预,避免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