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安苏
前一阵子,「国标舞女王」刘真因病去世了,虽然对她不是很熟悉,但一个年轻美丽的生命离开,总会让人觉得很惋惜。
之前看到微博上说她还在治疗,家人和4岁的女儿也一直陪着在她身边,原以为一切都会恢复如初,没想到事与愿违。
看到刘真的丈夫辛龙对外说,没有跟女儿说妈妈去了天堂,只说妈妈去外地旅游了。
对这个说法,我非常理解。担心孩子一时接受不过来,可以先用一些「善意的谎言」。
但是妈妈离开的事不可能瞒女儿一辈子。如何对孩子讲述大人的离开,其实是很有技巧的。
不告诉孩子,也是一种伤害
大学的时候,曾在心理协会当志愿者,听过一个关于「心理丧失」的讲座。
期间老师讲了一个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大二的学姐,有一个3岁的妹妹,有一天学姐突然收到消息说妈妈车祸去世了。
对于学姐和她的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噩耗。
在处理妈妈丧事期间,她整个人脑子一片空白,感觉像是在做梦一般。
过了很久很久她才接受妈妈去世这件事。
那时妹妹才三岁,为了不让她伤心,大人们商议决定不把这件事告诉妹妹,就说妈妈是去外面工作了,要好久才能回来。
但是没过多久,学姐还是告知了妹妹。
她说:「虽然妹妹相信了我们的说辞,认为妈妈是去外面工作了,但是家里人,爸爸、爷爷奶奶和我都很伤心,我们虽然很尽力地去表现得跟平时一样,但我们难过的模样还是会时不时在妹妹面前表现出来。妈妈不在了这个是事实,不会因为一个谎言而不存在。」
虽然妹妹在得知再也见不到妈妈后大哭大闹了好久,但跟着时间的推移,也慢慢接受了。
老师特地提到学姐的做法很对。
大人面对亲人离世,通常会有四个阶段:
最开始震惊,然后麻木,在这期间还会有愤怒和痛苦。
再是感受到悲伤,思念那个人,最后是意识到这个人真的离开了,开始去接受这个事实。
但是小孩子不一样,面对亲人的离世或父母的突然离开,一开始也是会感受到震惊或麻木,但若是这时候没有人教她接下来该怎么办,她就会卡在一种丧失的体验里,而这种丧失无法被语言化。
而一旦被卡在这种丧失里面,没人去教她怎么做的时候,长大以后再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她是没有一点感受和情绪的。
她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哀伤和痛苦,可能还会被人误会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亲人去世你都不难过的吗?」
肯定会难过,但是她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难过,甚至不知道这种感受是难过,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对学姐的妹妹而言,她是感觉的到家里人的情绪变化的,她知道家人很难过,但她不知道为何他们会难过。
这种感觉会让妹妹感觉自己被隔离了,被抛弃了,她被迫去独自承受痛苦和孤独,这对她或许是另一种伤害。
方式得当,孩子也能接受「死亡」
日本有一个综艺娱乐节目叫《初遣》,主要记录2-7岁的孩子第一次出门的趣事。
其中有一集讲4岁的哥哥带着2岁的弟弟出门去十几公里远的地方买花,妈妈独自在家等着兄弟俩回家。
孩子的爸爸是一位伐木工人,在弟弟出生不久,便意外过世了,只剩下三人相依为命,当妈妈忙不过来的时候,哥哥便会帮助妈妈照顾弟弟。
这期节目让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但最令我感到温暖和心酸的是大儿子对爸爸去世这件事的理解。
他知道爸爸去了天堂,但还是会偶尔采一些花放在爸爸的照片旁边,会亲亲照片,会跟爸爸「说说话」,会替爸爸照顾妈妈和弟弟,会在妈妈偷偷哭泣的时候安慰妈妈不要哭......
如果有人提问:「如何对孩子讲最亲的人去了天堂」,那么节目中的妈妈提供了最佳答案。
她没有对兄弟两个隐瞒爸爸去世的事情,虽然把悲伤暴露在他们面前,但同时也把坚强给了他们。
她会给孩子们讲爸爸和妈妈的故事,告诉他们爸爸一直在,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妈妈和哥哥之间的互动以及对生活的态度,表明他们都完成了失去丈夫/爸爸这个丧失,接受了爸爸已经不在的事实。
重要的是,接受孩子任何形式的悲伤
其实,对于死亡和丧失,我自己也有很深的感触。
大概在我6岁的时候,很疼我很疼我的曾祖母去世了。
我是在放学回家后才得知这个消息,很突然,昨天还在陪我玩闹的曾祖母就那么安静地躺在床上。
家里人叫我去磕个头,我便磕了,然后就没人管我了。
就好像一副快进的画面一样,周围人都在忙碌、热闹、谈论曾祖母的过往,只有我一个人呆呆地站在一旁,无所适从。
那时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哀伤,更没有人教我怎么去告别。
从那以后,我在葬礼上就哭不出来了,不管周围人哭得多厉害。
只会在夜深人静或者突然想到一个人永远离开我了,才会安静地哭一会,而这也是我过了很久之后才慢慢说服自己去表达我的哀伤。
也是自那以后,好像明白了为什么祖先们会发明葬礼。
从心理学上讲,这是一种丧失后的一种仪式,使我们的哀伤得以表达,且是一个特定的框架里表达。
你看,周围人都在哭,你哭吧,没有人说什么的。
这个框架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给人一种安全感。
但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小,不方便让他们参加葬礼,即使参加了,也刻意不让自己表现得那么哀伤,以免孩子担心。
但如何面对生命的逝去,这本身就是孩子该面临的一个课题。
尤其是在很小的时候,经历过亲人去世的孩子,家长们更要跟他们一起哭、一起表达哀伤,才能更好的面对未来。
孩子暂时表现不出悲伤,不是他们心里不难过,而是不知道如何释怀。
电影《海边的曼切斯特》里面的孩子在爸爸去世后去太平间看到爸爸的尸体没有一点反应,回家后的很多天也没有很悲伤。
但是在很多天后,那个孩子打开冰箱的时候,看到很多冰冻的鸡肉时,突然情绪失控嚎啕大哭,大喊大叫道:「快把这些鸡肉拿开。」
原来,这些鸡肉让他想起了他爸爸了。
很多时候,大人们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定义孩子的想法,帮他们做决定,但是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思维模式,他们的内心比大人更加敏感,更容易感受到周围人情绪的变化。
若是家庭中出现了意外,请记得告知他们,聆听他们,帮助他们度过这段困难的时光。
更重要的是,永远不要要求孩子去表现悲伤,而是去接受他们一切形式的悲伤。
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都有人深深爱着他。
作者:安苏,普普通通的早教老师一枚,喜欢用文字表达生活。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