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首批接种重组新冠疫苗的4名志愿者结束隔离观察返家,身体状况正常。4月2日,又将有部分志愿者结束隔离观察期,武汉市民阿明(化名)即是其一。
本次接种新冠疫苗的志愿者共108人,分为3个研究组:低剂量疫苗组、中剂量疫苗组、高剂量疫苗组,每组36人。阿明所在的是低剂量疫苗组。
红星新闻此前报道,3月17日,阿明报名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Ⅰ期临床试验志愿者。3月19日,阿明接种了新冠疫苗。之后,他在酒店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观察。
阿明诉红星新闻:“昨天(结束隔离观察)的4个志愿者(目前)身体都挺好的,都回家过日子去了。今天下午我就可以到家。走之前,需要抽血、拍CT。”
注射疫苗几小时后轻微低烧、乏力 第二日正常
“(3月)19号吃了饭后,中午打的疫苗。站着叉腰,打的右手(臂),不疼,一点感觉都没有。”这是他第一天注射疫苗的情景。
“19号当晚,注射疫苗后大概6-8小时,我有点轻微的低烧、乏力。但是人的(整体)状况都挺好的,没什么(大碍)。我们要求超过37.3度就要上报,我38度左右。因为是凌晨3点左右,我(当时)没上报,后来说了。”
事后,阿明并未服药,“我自己大量喝水,然后就睡觉了。”他称,约几小时后,身体状况恢复正常,但具体时长不详,“因为睡着了嘛。大概过了五六个小时吧?就好了。我第二天早上就恢复了,什么都好。”
此后,阿明的身体状况一直正常,“接下来就什么状况都没有了,都挺好的,我一直都特能吃。”
对于注射疫苗几小时后出现轻微低烧、乏力的现象,阿明表示,“不是任何一个人都有,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据他了解,其他出现身体不适的志愿者,也能很快恢复正常状态,“都是当天、第二天就好了,后面都没有(不适)。”
隔离观察生活像“疗养” 微信群里“相亲”
阿明把在酒店隔离观察的生活称为“疗养”。他表示,“最满意的就是被照顾得很好,基本都是无忧的。一日三餐都吃得很丰富。有时候我觉得晚餐不够,就给前台打电话,然后饭和汤他们每晚都会单独加。”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志愿者们互相分享的水果饮料,“最难忘的是大家在这里生活,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团体。这里每一餐都会给水果、饮料。你要什么,我们在(微信)群里喊一声,然后就都摆到门口的小桌上。就像摆摊一样,无人自助。有时候牛奶、酸奶,有时候可乐、雪碧,还有苹果、梨、香蕉、橘子……每次可能有一两斤。有时候有人不吃,就攒着,一摆出来就是十几二十个。”
志愿者们互相分享的水果饮料
3月22日的日记里阿明写道:“所有人都很好,没有一点特殊的状况发生,感谢大家对新冠疫苗志愿者的关心!”
当天晚餐是日记的“主角”:“大家都说今天的晚餐特别爽口。冬瓜排骨汤、豆角炒肉、回锅牛肉、红烧鱼块、大白菜,1瓶酸奶、1个梨,没错,这就是一个人的晚餐。之前有个‘新兵’进来第一餐,感觉没吃饱,前台小姐姐马上答复他,从此以后他没有哪一餐能够吃光光的了。”
除了美食,还有年轻人对爱情的向往:“假如没有过来这里,我很难将028和038这两个数字做很多关联的。但今天,一个单身的028女生,一个单身的038男生,我们在群里给举办了一次网络相亲。之后又发现,好多志愿者都是单身,他们说自己没有太多牵挂,所以就报名来了。希望他们都在这个云雾渐开的2020,走走桃花运?”
轻松幽默的同时,阿明也谈到了大家的不易,“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大家承受的已经太多。我们志愿者也都是普通人,来到这里就只有一个目的,希望疫苗早日成功上市,所有人能够解脱,好吗?中国加油!”
在日记的最末,他写,“武汉今天放晴,我的房间有一个超大的观景区域,感觉窗外的春天已经慢慢来袭。”他给红星新闻记者发来一张照片:窗外,天空是极淡的蓝;苍穹下,楼宇依然林立,老树一派新绿。
阿明发来的照片
领到感谢状 后续将接受三次访视
观察尚未结束,阿明还将接受三次访视,“接下来,在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到时候要再到体检中心来抽血、检查。” 采集静脉血,大多数都用在评价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
4月1日,阿明领到了重组新冠疫苗临床研究团队颁发的感谢状。感谢状写道:“感谢您于2020年3月19日至4月2日作为志愿者参与‘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腺病毒载体)’Ⅰ期临床研究”圆满完成疫苗接种和疗养观察,对您的大爱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状
“一生荣耀尽此时!”阿明说。
除了奖状,志愿者们还领到了三盒免费的避孕套。对此,阿明解释,“在需要注意的几点里,说‘既往文献报告腺病毒载体类疫苗可能会增加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潜在风险。该风险虽未被证实,但为保障您的个人健康,请避免发生可导致HIV感染的高危行为(如:多个性伴侣、共用针头或注射器、不安全的输血等)。”
对于接下来的打算,阿明表示,期待“回归自己正常的工作里”。
新闻链接 钟南山:当务之急是生产有效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再次聚焦相关疫苗的研发、生产和安全。在3月18日广州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上,钟南山院士表示,当务之急是生产有效疫苗。
据人民日报介绍,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目前,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根据技术特点,可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兴疫苗。前者以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为主,后者以基因疫苗为主。
据“第一财经”报道,疫苗从研发到批量生产,需要经历动物实验、人体临床试验、大规模人群验证有效、世界卫生组织的许可及本国许可等程序。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2月2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疫苗的研发过程“有一个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固定的程序,是一个比较耗时间的过程。
研发疫苗首先需要设计并且确定它的有效成分,比如选取适合做疫苗的病毒毒种,并不是所有的毒株都适合做疫苗,要选到一个合适的病毒毒株,或者选取病毒里面能够制造疫苗的关键蛋白,或者是基因序列,进而进行生产的基本工艺的建立和质量控制,完成一系列的试验,包括疫苗在动物模型上的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以获得足够的数据来支持进一步申请开展临床试验。所以过程很复杂,而且由于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的病毒,我们对它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在疫苗的研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他说,“如果疫情需要,可以按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来启动疫苗的应急使用,以及应急审评审批的程序。”
据央视新闻报道,3月16日20时18分,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
3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药物疫苗和检测试剂研发攻关最新情况。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秦川表示,科技攻关组同步部署了5条技术路线进行疫苗研发,研发中充分考虑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样的一个过程是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法规程序开展的。目前已有8种疫苗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进行有效性评价,部分疫苗的有效性评价工作已经完成。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春 彭莉
编辑 彭怡
(红星新闻V6.8全新上线,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