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位校长和焦虑母亲的谈话:为什么一定要孩子“出类拔萃”呢?
-01-
多年前的一个学生来找我,说自己读小学四年级的女儿成绩很好,但她最近送女儿去读“国学班”时,和一些家长聊后才知道,成都还有许多名校的孩子,那才是牛!
“真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啊!”
于是,她感到焦虑,感觉自己的女儿其实不过是“矮子里面充高个”,这样下去,到了中学会落后的。于是她决定把孩子转到“更好的学校”去,再于是,她开始为如何才能“转到更好的学校”去而焦虑,而奔波——关键是还不知如何“奔波”。于是她来找我求助。
-02-
听了她的倾诉,我对她说了我的想法——
现在成都的私立学校,无论中学还是小学,都很难进,必须考,而且录取比率极低,因为人家要在市场上立足,必须考虑“优中选优”的生源。找校长说情去就读,几乎行不通,有的私立学校校长无权自主招收学生,权力在董事会。公办学校,招生政策以外的学生一般进不去,找校长也没用,因为和私立学校一样,现在公办学校的校长也没有招生权,特殊情况的孩子都得通过教育局办公会集体讨论。何况,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转学”一说,学位都是固定的,人家都满了,你转去,谁转走?所以,别想着让孩子转学了。
我说“别想着让孩子转学”,并不是因为“转不了”或我帮不上忙。我想说的是,就算政策允许转学,或者我也能够帮忙,我也不主张让孩子转学,你说的名校离你家那么远,孩子还得住校,还有两年就小学毕业了,何必要去这么折腾呢?
你孩子不是挺好的吗?各科成绩在班上都名列前茅,常常第一名,还学得那么轻松,品行也很好,活泼可爱。在我看来,多好的孩子啊!绝对没转学的必要。你之所以动了转学的念头,就是因为听别人说名校的学生“那才是真正的牛娃”,于是,你紧张,你恐慌,觉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开始焦灼不安,想方设法要让孩子“向更优秀的人看齐”,于是便有了转学的念头。
-03-
但你想过没有?孩子到了名校就真的幸福吗?
据我所知,一般而言——不是绝对的,我说的是“一般而言”,无论私立还是公办,越是名校,竞争越激烈,作业越多,负担越重,压力越大……你说你去某名校打听过,该校有关负责人说,他们学校的作业不多,学生很轻松。你绝对不能轻易相信!作业多不多最好问问该校的学生和家长,还可以问问,他们的睡眠时间有多少?
我以前就说过,所谓“重点学校”,就是负担重点,压力重点……你的女儿现在这么开心,这么轻松,你为何需要让她小学的最后两年提前结束快乐,而进入“残酷的竞争”呢?孩子才十岁呀!
我知道,现在的教育大环境——不, 应该是“社会大环境”是很严酷,很现实,孩子很可怜,小学一年级就知道考试不好很丢人,就开始感到周围的紧张氛围了,不但要完成学校过重的课业负担,放学后包括周末还要上这个班那个班,本来该无忧无虑玩的年龄,却承载了太多的压力,小小年纪却失去了童年。
在这种情况下,做爸爸和妈妈的,一定不要站在社会和学校的立场,变本加厉给孩子施压,绝对不能助纣为虐!而应该用自己成人的肩膀,为孩子多少抗住一些压力,在“应试教育”的阴冷的天空下,尽可能给孩子多一些光亮和温暖,多一些快乐,这才是真正爱孩子的父母!
上什么“国学班”啊?民间传统文化当然重要,但让孩子在家自己读读背背就行了,干嘛把她的课余安排得那么满,还有这个班那个班的,通通别去了!
-04-
你会说:“我也想这样啊,可不敢啊!毕竟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还得面对现实。现在什么都要考,考不过别人谈什么快乐呢?”
我明白,你的担心,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怕孩子以后竞争不过别人的孩子,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出类拔萃。而在许多家长看来,让孩子读小学名校,然后读初中名校,然后考上高中名校(最好是再进入“基地班”“火箭班”之类的“实验班”),最后考上大学名校,比如清华、北大……这就是为孩子铺就的“通往幸福的道路”。
即使现在孩子现在苦一点,睡眠少一点,体质弱一点,都没有关系,这是为将来的幸福付出的必要代价,“因为大家都是这样的呀!”
我只想问你——也想问天下和你有如此同样想法的家长一句——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出类拔萃”呢?
-05-
注意,在当代中国教育现实的语境下,“出类拔萃”的含义并非原本意义上的“在品德才能方面超出同类”,而仅仅是在学习成绩上超出同类,即所谓“学霸”。
很多家长的“逻辑”是这样的:因为“出类拔萃”,才能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因为“出类拔萃”,考上名牌大学后才能继续遥遥领先,鹤立鸡群,然后保研甚至硕博连读;因为“出类拔萃”,才能以名牌大学高材生的“资本”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所谓“好工作”,无非就是两点,一是有发展空间,二是有丰厚待遇;因为“出类拔萃”,在工作岗位上不断被提拔,这个“长”那个“长”,或这个“总”那个“总”,统帅千军,万人仰慕;或者被派驻海外担任什么什么集团欧洲(或北美)分部的总裁;当然,同时还获得了丰厚的物质报酬,生活优渥,豪宅豪车、私人游艇……多年的苦读,以失去童年情趣、少年快乐、健康体质甚至完整人格为代价换来的“幸福”终于如期而至,所谓“天道酬勤”!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走上这“幸福巅峰”的,事实上同样付出青春代价的大多数孩子中途就被无情淘汰了,最后能够登上金字塔尖的寥寥无几——从这个意义上看,这和过去的考功名有什么两样?
可是,就算孩子走到了那一步,他就“幸福”吗?当然,我相信许多“成功人士”会由衷地认为自己幸福——而且许多名校毕业身居高位的人杰也的确幸福。那我再问一句:现在做一个普通的孩子,将来一辈子都做一个普通的人,难道就不幸福吗?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目前各领域公认的成功者中,相当多的并非出身名校。就以教育界为例,目前许多名师当年并非毕业于北京师大、华东师大等211大学,相反,魏书生、程红兵、吴正宪、华应龙、王崧舟……都不是名校毕业,他们当中有的还只是中师毕业。可见事业成功与否、人生幸福与否与读不读名校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注意,我说的是“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没有说“绝对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关系真的不大,至少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而且,从小学名校,到中学校名,再到大学名校乃至世界名校,这二十年的求学,比起将来几十年的人生历程,毕竟只有二十年,这二十年并不能绝对决定将来的八十年。我没有否认,青少年求学经历的无比重要性,但无论多么重要,如果它是以付出或者丧失人性的代价所获得的“优秀”,这种求学过程本身就为将来的人生残缺或不幸埋下了隐患。
-06-
你说你女儿经常对你说:“妈妈,你为何需要我优秀呢?我觉得我很快乐,普通一些没什么不好呀!”而你总是认为这是女儿“没有上进心”的表现,于是总想用这个道理那个事例去“励志”。
其实,你女儿说得非常对,做个普通的幸福人没什么不好呀!所谓“上进心”,应该是基于自己志趣的主动爱好和钻研。孩子一旦发现了自己的志趣,那种“上进心”是不用大人培养的。而在孩子的童年阶段,比如你女儿目前的十岁阶段,人生的主题不是我们大人认为的那种“上进”,而是通过你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去探索,去尝试,去创造,去奇思妙想,去“为所欲为”甚至“胡作非为”!——注意,我是打了引号的。
对于孩子来说,比“上进心”更重要是“自信心”。你女儿这么优秀的成绩,你还要不断提醒她“不要骄傲,不要自满,要看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不是一次次挫伤甚至摧毁女儿的自信心吗?当然,你这种想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许多家长都习惯于让自己的孩子“不要骄傲”,动辄在饭桌上给孩子说:“你看看楼上张阿姨家的哥哥,这次又获得了全国数学竞赛金牌,而且还是第一名,向他学习!”“隔壁陈叔叔家的姐姐,已经获得保送北大的资格了!”你以为你是在“励志”,其实是让孩子自信心越来越弱,越来越自卑,感觉自己总是不行。这种自信心的失落和自卑感的增加,比某次考试得了零分更可怕!
你的烦恼都是攀比出来的。你最初也满意自己的孩子成绩优秀,可和“国学班”(顺便再说一遍,读什么“国学班”呀!有读“国学班”的时间不如让孩子多玩玩,或早点睡觉!)的孩子家长一聊,就发现了自己的孩子“不优秀”了。
你看见别的家长在为孩子读“更好的学校”忙碌,你也坐不住了。于是,其他家长的忧虑、担心、焦灼,传染给了你,你也忧虑、担心、焦灼起来。然后你可能又会不知不觉地把这份忧虑、担心、焦灼转染给其他家长。整个“家长社会”便弥漫着这种不知从何而来的令人窒息的氛围,这种看不见的氛围最后统统转化成对可怜的孩子的压力!
-07-
去年我在一篇文章里写过一段话,对这段话我很满意,这里自己“剽窃”一下自己——
当孩子刚刚出生,面对孩子没睁开眼睛和嫩嫩的小脸蛋,年轻的爸爸和妈妈一定在心里发誓:孩子,我一定要让你一生健康和幸福——注意,“健康”在“幸福”得前面,因为没有“健康”就谈不上“幸福”!可是从何时开始,我们忘记了自己的初心,而成了应试教育的助纣为虐者?
孩子成绩优,身体棒,当然最好不过,但有时候不可得兼,非要你二选一,你选什么?难道你放弃孩子的健康,而选择分数?不要老把自己的孩子想象成天才,不要老把孩子同“高考状元”比,要承认人与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承认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有什么不可以呢?因为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远远超出别人呢!只不过不一定是在分数上。就以考大学而论,考上名校与读普通大学的人生差距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悬殊。林森浩考上复旦不也成了杀人犯吗?马云只考上专科不同样成为人生的赢家吗?这两个人当然是极端的例子,但至少说明所谓“起跑线”上的成绩的确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至关重要。
家长的心态从容一些,孩子的负担就减轻一些。否则,孩子不顾一切考了个第一名,可身体搞差了,这个“第一名”拿来何用?
-08-
真的,孩子做一个普通的幸福者(也可以说“幸福的普通人”)没什么不好。官当大了风险更大,钱挣多了欲望更多……哪里如普通人幸福呢?
今年三月我应邀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时,我之前上台演讲的是美国一位小学教师,她是2015年“美国年度教师”获得者,她有几句话非常打动我:“对我来说,教育本身就是幸福的,我当然需要物质生活条件,但年收入超过七万五以上的钱,对我来说就是没有意义了!七万五足够了。”
我当时对“年收入七万五”没有概念,问美国的朋友,得到的答复是,在美国的工薪阶层,年收入七万五就是中等收入了。这位老师的意思是,我必须得有说得过去的生活条件,七万五的收入能确保这一点,但超过七万五更多收入我就不再追求了,因为钱是挣不完的,而生活还有更有价值百科的追求。
我也是这样想的,对我说来,住普通小区的房子很好了,何必一定要住别墅呢?开普通的小车很好了,何必一定要开宝马呢?
-09-
我这样说,并非“站着说话不腰疼”,也不是纯理论的“纸上谈兵”,我就是这样教育我女儿的。
当年我女儿小学可以读名校,但我让她就近读普通小学,就是想让她多睡会;中考她考的非常棒,考上一所名校,这所名校当然也非常好,可按她的分数当时还有比这所学更牛的学校也可以并愿意招收她,但我还是觉得就近入学好,而没有让她去那所“更牛”的名校。
她现在也是一个普通的教育者,喜欢教书,学生很喜欢她,但这一切和评职称评先进一点关系都没有。她也不为这些而工作。我是特级教师,为什么女儿就一定要是特级教师呢?做一个普通的幸福人,没什么不好。当你我教你的时候,你的学习成绩也非常好,但后来上大学也没读名校,现在你不挺好的吗?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出类拔萃”呢?我记得以前送过你一本我教育女儿的书,你不妨找来重新读读。你一定会有启发的。
临走时,她说:“谢谢李老师!是我过度焦虑了。您这样一说,我心情一下豁然开朗,轻松多了。”
-10-
在回家的路上,她又给我发来一条短信:“感谢李老师点拨!我走路回家,一路思考您的建议,决心放平心态,做个快乐家长!”
我给她回复:“哈哈!看到你心态转化了,我很有成就感。谢谢你给我成就感。我会一直注视你女儿的成长!”
可是,我又想,现在还有多少家长在焦虑中自己折磨自己啊?同时也好心地或者不知不觉地“折磨”着自己的孩子!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