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知道共济失调是什么样的疾病,由于没能及时治疗,酿成了不少的严重后果,所以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共济失调,共济失调的症状是什么,共济失调的类型有哪些,也好为及早发现而做好准备。
共济失调的类型及症状
一、小脑型
Marie型共济失调
成年人发病较多,常染色显性遗传造成,开始时下肢先出现小脑型共济失调而,不伴有感觉障碍,言语常顿挫或常突然大喊大叫,可有锥体束征及欣快,有智力衰退的症状。
橄榄小脑桥脑萎缩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般中老年较多,除小脑型共济失调和发声障碍外有早期尿失禁,有的病人有智能减退和锥体外系症状如帕金森综合征等,不伴有无眼球震颤。
二、脊髓小脑型
主要症状是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导致,幼儿期发病,小脑型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皮肤、颜面毛细血管扩张,多呈现舞蹈样手足徐动,随年龄增长而愈发显著。青春期过后开始呈现深感觉消失等脊髓后索症状,和病理反射阳性。病人免疫缺陷常常造成呼吸道感染,晚期有肺部广泛纤维化、肺功能缺陷等。
三、脊髓型
FRIEDREICH型共济失调
青少年期发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初始时行走不便,渐出现后索损害的症状,Romberg征,睁眼可以改善。后续脊髓小脑束受到波及,两腿间距很宽,步态蹒跚,出现定向性震颤和小脑性构音障碍。身体肌张力减少,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下肢拖沓。部分病人可伴有弓形足、脊柱侧弯及其他畸形,有些病人有心脏异常的症状。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或性连遗传。儿童时期就会发病,男性较为常见,主要为锥体束受损,多为下肢呈缓慢加重的痉挛性瘫、剪刀状步态。没有感觉障碍,上肢很少受累,可伴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或视网膜色素变性。
共济失调的症状因人而异,与发病原因也有很大关系,日常生活中,常常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诊断,共济失调的症状早发现,能让后期治疗的难度大大降低。
1、小脑性共济失调
表现随意运动的速度、节律、幅度和力量的不规则,即协调运动障碍,还可伴有肌张力减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
姿势和步态改变
蚓部病变引起躯干共济失调,站立不稳,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脚远离分开,摇晃不定,严重者甚至难以坐稳,上蚓部受损向前倾倒,下蚓部受损向后倾倒,上肢共济失调不明显。小脑半球病变行走时向患侧偏斜或倾倒。
无痛便血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状况。相信很多人都出现过这样的情况。那是什么原因引起无痛便血的呢?便血无痛应该如何治疗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解答一下。想知道的朋友不妨就来看一看吧。
无痛便血是什么原因
相信大家都知道,痔疮是会导致我们出现便血的情况,而且无疼痛感。那除了痔疮会导致无痛便血之外,还有哪些原因呢?
1、痔疮
便血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便后,无痛,血色鲜红,血与粪便不混合,出血量可大可小。
2、肛裂
血色鲜红,滴出或手纸擦血,新鲜肛裂便后有肛门剧烈疼痛。
3、消化道疾病
如果大便出血呈黑红色的话,则可能是因为上消化道疾病出血所引起,而如何是血红色的话,则可能是下消化道疾病出血所引起的。
4、直肠癌
便血呈鲜红色,滴状附于大便表面;晚期伴有肛门直肠下坠和全身消瘦,大便次数增加,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5、直肠、结肠息肉
血色鲜红,无痛,血与大便不混合。
6、溃疡性结肠炎、痢疾
多半混有黏液或呈脓血便,并伴有下腹痛、发热、便频等症状。
7、全身性疾病
如白血病、血友病、尿毒症以及某些少见的传染病,便血的同时,会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现象。
便血无痛治疗
如何出现无痛便血的时候,并且想要进行治疗的话,则应该如何治疗呢?想知道的话,下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下吧。
1、痔疮便血(内痔、混合痔)
采用“无刀除痔术”COOK痔疮枪术和智能PPH术进行治疗,两者均有“微创、安全、无痛、轻巧、恢复快”等显著特点。
2、肛裂出血
采用“肛门修复疗法”及配合药物熏洗。
3、肠息肉出血
采用镜下微创摘除术,全面祛除病患,消除出血根源。
4、结、直肠炎出血
采用中西医结合免疫修复疗法,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消除肠炎发作根源。
5、肠道恶性肿瘤便血
采用“无痛微创保肛术”,在祛除肿瘤病变组织的同时保留肛门的原有功能,避免一刀切。
随意运动协调障碍
小脑半球损害导致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表现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上肢较重,动作愈接近目标时震颤愈明显。眼球向病灶侧注视可见粗大的眼震。上肢和手共济失调最重,不能完成协调精细动作,表现协同不能,快复及轮替运动异常。字迹愈写愈大(大写症)。
言语障碍
由于发音器官唇、舌、喉等发音肌共济失调,使说话缓慢,含糊不清,声音呈断续、顿挫或爆发式,表现吟诗样或暴发性语言。
眼运动障碍
眼球运动肌共济失调出现粗大的共济失调性眼震,尤其与前庭联系受累时出现双眼来回摆动,偶可见下跳性眼震、反弹性眼震等。
肌张力减低
可见钟摆样腱反射,见于急性小脑病变。患者前臂抵抗阻力收缩时,如突然撤去外力不能立即停止收缩,可能打击自己的胸前(回弹现象)。
2、大脑性共济失调
额桥束和颞枕桥束是大脑额、颞、枕叶与小脑半球的联系纤维,病损可引起共济失调,症状轻,较少伴发眼震。
额叶性共济失调
见于额叶或额桥小脑束病变。表现类似小脑性共济失调,如体位平衡障碍、步态不稳、向后或向一侧倾倒,对侧肢体共济失调,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伴额叶症状如精神症状、强握反射等。
顶叶性共济失调
对侧肢体出现不同程度共济失调,闭眼时明显,深感觉障碍不明显或呈一过性。两侧旁中央小叶后部受损出现双下肢感觉性共济失调和尿便障碍。
颞叶性共济失调
较轻,表现一过性平衡障碍。早期不易发现。
3、感觉性共济失调
为脊髓后索损害。病人不能辨别肢体位置和运动方向,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如站立不稳,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踩棉花感,常目视地面行走,在黑暗处难以行走。检查震动觉、关节位置觉缺失和闭目难立征阳性等。
4、前庭性共济失调
前庭病变使空间定向功能障碍,以平衡障碍为主,表现站立不稳,行走时向病侧倾倒,不能沿直线行走,改变头位症状加重,四肢共济运动正常,常伴严重眩晕、呕吐和眼震等。前庭功能检查内耳变温(冷热水)试验或旋转试验反应减退或消失。病变愈接近内耳迷路,共济失调愈明显。
临床表现
1.初期
首发症状多表现为下肢共济失调,表现为走路时步履不稳,肢体摇晃。动作反应迟缓及准确性变差。
2.中期
说话时发音含糊不清,无法控制音调。眼球转动不平顺,影像容易产生“重叠”。肌肉不协调感加重,无法写字。有时感到吞咽困难,进食时容易呛咳。
3.晚期
说话极不清楚,甚至无法语言。肢体乏力,不能站立,需靠轮椅代步。理解能力逐步下降,最后失去意识,昏睡不醒。
结语:看着以上的内容,大家对共济失调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共济失调就是由神经系统各个部位的很多病因引起的疾病,它所导致的后果非常严重,随病情的进展,患者会产生语言、运动等多重障碍,因此我们要积极的预防,决不可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