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高血压除了常用的药物治疗外,食物调理也非常重要。其实有不少民间偏方对治疗高血压有很好的疗效。
鲜藕芝麻臭蒿子 降压首选偏方
1、刺儿菜能治高血压
将农田里(秋后时期最好)采来的刺儿菜20O-300克洗净(干刺儿菜约10克),加水500克左右,用温火熬30分钟左右(干菜时间要长些),待熬好的水温晾至40C左右时一次服下,把菜同时吃掉更好。每天煎服一两次,一周可见效。常喝此药,即可稳定血压。
2、鲜藕芝麻冰糖治血压高
用鲜藕、芝麻、冰糖蒸熟食用,果见奇效。他现已76岁,几十年来从未再犯。方法是:鲜藕1250克,切成条或片状;生芝麻500克,压碎后,放入藕条(片)中;加冰糖500克,上锅蒸熟,分成5份,凉后食用,每天一份。一般服用一副(5/份)。
3、羊油炒麻豆腐能降血压
用150克羊油炒500克麻豆腐。不吃羊油可用其他食用油炒,但麻豆腐必须是以绿豆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炒麻豆腐时可放盐适量及葱花、鲜姜等调料。每当血压不稳定或升高时仍可如法炮制,疗效显著。
4、臭蒿子治高血压
秋季时取野生黄蒿子(俗名臭蒿子)一把,放在锅中或脸盆中熬10分钟(也可以开水冲泡),待稍凉后,洗头10分钟(每晚一次),水凉后再加热,洗脚10分钟。每天坚持洗头洗脚,不要间断。我岳父只坚持洗了一个秋季,第二年就痊愈了。至于春夏之间生长的嫩黄蒿子,治病疗效如何,不得而知。黄蒿子不是熏蚊子的绿色蒿子,不可混同。
哮喘病“貌不惊人”,可一旦发作,患者时常常痛苦不堪:咳痰不止、呼吸不畅、喉间哮鸣有声、全身大汗淋漓、喘息无法平卧,且经常反复、缠绵不休。然而多数患者认识上存在误区,往往等到急性发作时才求治,致使病情日趋严重。
传统的哮喘治疗,往往使用大量的激素药剂,这对哮喘患者,尤其是婴幼儿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哮喘患者,有着比较严重的副作用。近年来,哮喘专家针对近万例哮喘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根据中医辩证施治、标本兼治的原则,采用有效的中药制剂、穴位注射、口服、敷贴等方法,可使临床效果更令人满意,为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当然,中西医结合的精髓之一是因人而异。在具体施治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程、病情的不同、专家们采用的穴位注射的方法也不同。如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呼吸困难、张口抬肩可闻明显哮鸣音,可将纯中药注射液直接送达发作时的最主要穴位经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药物作用。哮喘缓解期,即在症状没有发作时,采用调理脾肺肾功能的穴位注射,对久治不愈的急慢性支气管炎、痰多、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病人,具有长期控制的效果。特别是对少儿患者,采用不含激素、无副作用的绿色疗法,对他们的生长发育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受到患儿家长的普遍欢迎。
小剂量螺内酯对顽固性高血压有效
以往报道证实,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和症状较轻的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大剂量螺内酯具有抗高血压作用。在已经应用包括一种利尿剂和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在内的多药物方案的伴或不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Nishizaka博士及其同事调查了加用小剂量螺内酯后的抗高血压作用效果。
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通过测定高盐饮食摄入期间早期晨起血浆肾素活性、24h尿醛固酮和尿钠来评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通过肾素活性<1.0ng/mL/h、尿醛固酮>12μg/24h和尿钠>200mEq/24h确诊。经过生物化学评价后,在每一例病人的抗高血压治疗方案中加入螺内酯(12.5到25mg/d)。如果血压不能控制,那么螺内酯的剂量增加到50mg/d。分别于第6周、3个月和6个月随访血压。
试验分析共包括76例病人,其中34例经生化评价显示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小剂量螺内酯与第6周血压平均额外下降21±21/10±14mmHg和第6个月额外下降25±20/12±12mmHg相关。在伴有和不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人中血压下降幅度相似,而且是应用ACE抑制剂、ARB和利尿剂后的额外下降。
Nishizaka博士等总结认为,小剂量螺内酯能够明显地额外降低伴有或不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