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治疗要点是抗心绞痛和降血脂。治疗心绞痛,一般采用内治法,在这里为大家推荐的是中西医外治法,看看具体如何采用外治法治疗心绞痛。
西医强调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液循环及心肌供血状态,降低血黏度,作用迅速但有一定副作用;中医重在调整阴阳,疏通气血,从而起到预防、治疗心绞痛的双重作用,作用持久,但于“治标”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弱。临床报道,应用中西医外治法治疗心绞痛,已取得较好疗效,治疗经验如下。
通脉液超声雾化吸入:通脉液由荜拔、细辛、川芎、香附、沉香经水煎制而成,每ml相当于生药1g。每次取20ml,以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每日2次,1月为一疗程。
救心气雾剂:将川芎210g粉碎,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性成分,红参芦头210g浸泡,与提尽挥发油后的川芎药渣共煎,滤液浓缩至150ml,加入95%乙醇,使含乙醇量达80%,放置后过滤,滤液中加苏合香35g,冰片56g溶解,放置后过滤,与川芎挥发性水溶液合并,加蒸馏水至1400ml,分装于200个玻璃瓶中(7ml装),压泵压盖密闭,用时取下塑料盖,摇匀,将瓶口对准口腔舌下喷雾,每次1~2下,预防心绞痛每次2~3下,日3次,10日为一疗程。
中药雾化吸入:药用毛冬青60g,丹参30g,川芎12g,降香、水蛭各15g。水煎取液100~150ml,用30~50ml经开放式面罩作口鼻吸入,雾量线分钟耗水1~2ml,每次15~20分钟,1日2~3次。据临床观察,此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有良效,总有效率为88.2%。
硝酸甘油外用制剂:硝酸甘油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它是防治心绞痛最常用、最有效的药物,问世100年来挽救了无数冠心病患者的生命。硝酸甘油除含化片、控释口服片和注射剂外,还有两种外用剂型可供选用。
(1)贴膜:硝酸甘油贴膜以铝箔为底衬,中间药层为糊状物,上面覆盖椭圆形片状释药末。临用时揭去保护层,贴于前胸、上臂、腹部等处。药物持续缓慢地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并发挥作用,不需经过肝脏代谢,提高了生物利用度。每张贴膜面积10cm2,含硝酸甘油25毫g。贴敷后2小时内血药浓度达恒定值,持续作用可维持24小时,可用于预防慢性心绞痛。药膜去除后作用很快消失,重复使用不产生药物蓄积。初期治疗每日可用1张。长期使用能产生药物耐药性,可增加使用量,但一天最多不要超过4张。
(2)气雾剂:将硝酸甘油乙醇溶液充于密闭的气雾剂瓶内。在抛射剂的推动下,药液以雾状喷入口腔,通过口腔黏膜的吸收迅速发挥药效,30秒即可缓解心绞痛,有高效、快速、稳定、方便的特点,是有着广泛发展前景的剂型。
急性扁桃体炎是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炎,中医称为“乳蛾”、“喉蛾”,多发生在儿童身上,下面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药物,分西药和中药,中药又分为风热外侵和邪热传里。
急性扁桃体炎分为单纯性和化脓性的,是由毒素高低不同的病毒、细菌引发,它们平时就藏在扁桃体的小窝里,在人体抵抗力减低时趁机作恶,扁桃体中的白细胞与病原体交战会变成脓液,就是化脓性炎症了。急性扁桃体炎的症状除局部疼痛影响吞咽外,重的可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痛等毒血症状,只要看看咽部两个扁桃体又虹又大,小窝里还可能有许多脓点,就不难诊断。
西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发热,全身症状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儿童高热(39℃以上),应给以物理降温,用凉水袋或冰袋冷敷头颈部,腋窝、腹股沟处。宜吃软质或半流质,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饮水。忌刺激性食物。饭后淡盐水漱口。早期可用复方新诺明,成人首次2克,以后每次1克,每日2~3次口服,儿童每公斤体重首次50毫克,以后25毫克,每日2~3次口服。
中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1、风热外侵
表现:咽部疼痛逐渐加剧,吞咽不便,当吞咽或咳嗽时疼痛加剧,喉核红肿,咽部鲜红。并见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咯痰。舌质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中成药
①羚翘解毒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清咽片,每次4~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食疗
①萝卜100克,橄榄50克,蒲公英15克,共捣碎,装入小布袋中,加水适量,水煎20分钟后取汁,再与大米50克菜煮成稀粥。每日服2次。
②白萝卜250克,青果5克(打碎)和金银花20克,共装入纱布袋内,与萝卜煮汤,加食盐、味精适量,调味服食。每日2次。
外治
①吹药:冰硼散或珠黄散吹于局部。
②含服:铁笛丸或润喉丸、喉症丸、六神丸,以清热解毒、润喉消肿。>>>警惕扁桃体炎和慢性咽炎发生
点击了解更多中医疾病、用药常识,关注身体健康......
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西药PK中药
2、邪热传里
表现:咽部疼痛剧烈,痛连耳根及颌下,吞咽困难,有堵塞感,或有声嘶。检查时见喉核红肿,表面或有脓点,可触及颌下肿大的淋巴结。伴见高热,口渴喜饮,咳嗽痰稠黄,口臭,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洪大而数。
中成药
①清咽利膈丸,每次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②清咽润喉丸,每次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食疗
①蒲公英50克,装入纱布袋内,加水适量,煎30分钟后,取汁与大米100克同煮成粥。每日服食2~3次。
②丝瓜250克(切片),香油10克,生蒜6枚(切片),青黛6克,食盐3克,炒成菜肴,随主食吃。
外治
①参考上证。
②若有脓点,吹药更为必要。选用西瓜霜、冰硼散、珠黄散、锡类散、喉科牛黄散。>>>洗澡的健康知识 你知道吗
治疗带状疱疹,中医、西医对病因病机的分析不同,因而中西医的治疗方法也不相同。以下为大家具体介绍了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和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一、西医治疗带状疱疹
1、西医分析带状疱疹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感觉神经,因而使急性带状疱疹成为一种最具痛性特征的病毒性疾病。带状疱疹病毒通过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侵入并进入脊神经后根的神经节细胞内,潜伏在那里呈休眠状态,当机体正常免疫防卫机制受到损伤或抑制而发生功能低下时,如某些传染病(如感冒)、疲劳、精神创伤,、烧伤、外伤大手术、放射治疗等,均可激活病毒在感觉神经末梢迅速增殖并破坏组织、细胞,使之发生急性炎症、出血、坏死而发病。由于病毒主要侵犯感觉神经,所以临床上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剧烈疼痛。
2、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治疗原则为止痛、抗病毒、消炎、缩短疗程、预防感染。抗病毒制剂应用:早期应用无环鸟苷口服或静脉点滴,有较强的抗疱疹病毒作用,减少新疹的形成,抑制疼痛。也可用阿昔洛韦、三氮唑核苷、万乃洛韦、泛昔洛韦,口服可缩短疗程;镇痛剂应用:可对症给予止痛药如吲哚美辛、可待因等口服;也可选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神经营养剂;对长期不愈的神经痛可用神经阻滞疗法;抗炎剂治疗:老年人和严重患者考虑及早(起病7日内)应用皮质类固醇剂,减少神经痛。正常人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等均可有助于缩短疗程,减轻神经痛;外用制剂的应用外用3%~5%无环鸟苷霜、1%肽丁胺霜等局部治疗。
二、中医治疗带状疱疹
1、中医分析带状疱疹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的发病多为正气虚弱,毒邪乘虚侵入为因;经络阻滞、气血郁闭是发病之理。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是病机特点。病毒稽留不去,湿热余毒未尽,瘀阻络脉,损伤络脉,就加重了对孙络(神经细胞)损害,故疼痛持久存在。《临证指南医案》所说:“盖久病必入于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血行涩滞,瘀阻脉络,气血运行失司,“不通则痛”。毒邪和正气虚弱可以相互为因,毒邪的感染是发病不可缺少的因素,正虚是发病的基础。正虚之因存在多种,如劳倦过度、嗜酒肥甘、久病体虚、情志不遂等均可导致正气虚弱,这就给湿热毒邪提供了致病的必要条件。临床上带状疱疹重症患者多是年老体弱者,脏腑功能低下,久病不愈,更伤及阴阳气血,出现阳失温煦,阴失濡养,则形成“不荣则痛。
2、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1)、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
肝胆实热型:局部皮损鲜红,水肿,多发生于肝胆经脉循行的部位。灼热疼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大便干或不爽,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痛。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板蓝根、大青叶、泽泻、车前子、元胡、赤芍、生甘草。发于头面者加菊花;发于上肢者加桑枝;发于下肢者加牛膝;壮热者加生石膏、知母;大便干燥者加大黄;有血疱者加丹皮、白毛根。现举例如下:患者张治中,男性,39岁,发热恶寒3天,自服解热镇痛剂好转,出现颈部剧痛伴皮肤发红而就诊。查体:颈部右侧皮损鲜红,灼热疼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数。治疗给予清热利湿,解毒止痛。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该患者发于颈部加菊花;大便干燥者,加大黄,日一剂;辅以西医抗病毒制剂无环鸟苷口服,加服西药阿昔洛韦治疗一周,患者痊愈。
脾湿肺热型:皮损见疱疹数量多,疱壁较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不欲饮,不思饮食,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缓或滑。治宜健脾利湿,解毒止痛。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茯苓、白术、陈皮、厚朴、板蓝根、生薏米、泽泻、车前子、元胡、生甘草。腹胀者加木香、枳实;湿郁不化,口渴不欲饮者加藿香、佩兰。现举例如下:患者于凤娟,女性,39岁,呕吐腹泻1天左季肋部疼痛,起多个疱疹而就诊,查体患者见疱疹数量多,疱壁较松弛,疼痛,口渴不欲饮,不思饮食,腹胀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缓或滑。治宜健脾利湿,解毒止痛。方药:除湿胃苓汤加藿香、佩兰,日一剂,治疗一周,基本痊愈。
气滞血瘀型:疱疹基底瘀红、疱疹基本消退,但是患处区域仍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金铃子散加减:柴胡、香附、川楝子、延胡索、郁金、白勺、枳壳、当归、鸡血藤、红花、川芎。年老体弱者加太子参;脾虚者加白术、茯苓。举例如下:患者李荣,58岁,女性,患者平素体弱,自觉腰部剧痛5天就诊,查体患者腰部皮肤可见疱疹基底瘀红、疱疹部分基本消退,但是患处区域仍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治疗给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药:金铃子散加太子参;白术,茯苓,日一剂,佐以针灸阿是穴、支沟、阳陵泉。配穴:曲池、合谷、外关;阿是穴针法:以1.5~2寸毫针,呈25度角朝疱疹方向斜刺,按皮损范围,在周围进4~8针,略加捻转提插,有轻度得气感即可。余穴均施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运针1次日一次,治疗12天,患者基本痊愈。
(2)、针灸治疗带状疱疹
体针主穴:阿是穴、支沟、阳陵泉。配穴:腰以上病灶:曲池、合谷、外关;腰以下病灶:三阴交、太冲、血海。阿是穴针法:以1.5~2寸毫针,呈25度角朝疱疹方向斜刺,按皮损范围,在周围进4~8针,略加捻转提插,有轻度得气感即可。余穴均施提插捻转泻法,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运针1次。
皮肤针用梅花针沿疱疹边缘皮肤进行密集扣刺,中等刺激,以局部微渗血为度,每日治疗一次。
火针主穴:肺俞、胆俞、脾俞、阿是穴。配穴:病变在腰以上加支沟,在腰以下加阳陵泉。阿是穴:皮损区周围。治法:主穴均取,据病变部位加配穴。将针在酒精灯上烧灼,至针尖红而发亮,迅速刺入穴位,直刺3毫米,快刺疾出。阿是穴则采用疱疹周围围刺之法。每3日1次。一般1~3次。注意针孔清洁,勿用手抓挠。
刺血拔罐用三棱针沿疱疹边缘点刺,以皮肤轻微出血为度,然后在其上用闪火法拔罐,罐具大小,依部位而选,但必须拔紧,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不计疗程,直至痊愈。
艾条灸将艾条点燃后,在皮损部位缓慢向上下回旋移动,灸20~30分钟,每日1次。
另外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还有中成药外洗、湿敷、外搽、耳穴放血、穴位激光照射、穴位注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