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骨质疏松是一种老年病,其实不然,骨质疏松可提前预防、提前治疗的。下面为大家推荐一种骨质疏松自测法,可提前预知你是否有骨质疏松,以便提早治疗,不妨测测你有没有骨质疏松风险吧。
测测你有没有骨质疏松风险
一分钟测骨质疏松风险
下列10道题,如一题回答结果为“是”,即为阳性,需提高警惕,接受进一步检查。
1.是否曾经由于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发生骨骼?
2.父母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者跌倒后发生髋部骨折?
3.有无服用“可的松、强的松”等激素超过3个月?
4.身高比年轻时低了吗(超过3厘米)?
5.经常大量饮酒吗?
6.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7.经常患腹泻吗?
8.女性: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女性: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
10.男性:是否患阳痿或者缺乏欲望?
健康提示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应适时进行骨密度检测,绝经后的妇女更应该重视此项检查。因为女性达到的峰值骨量低于男性,加上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所以此病在女性中更为多见。
提起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喝骨头汤、晒太阳等。但根据新版《原发性骨质疏松治疗指南》,患者需同时补充抗骨质疏松药物与维生素D。维生素D是维持肠道内钙吸收的重要成分,一旦缺乏可导致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骨吸收增加,增加跌倒和骨折风险。因此,维持体内维生素D水平正常是防治骨松的基础措施。
询问下周围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们,几乎都饱受过牙痛的折磨,而其中长智齿便是最常见的。俗话常会说:“牙疼不是病,但疼起来能要人命”,的确如此,牙疼是如此痛的领悟。
而长智齿却要比一般的牙疼指数还高出好几倍,疼也就算了,严重的时候,脸部也会因为疼痛的关系肿的跟“桃子”似的,整个人都累觉不爱啊!
长了智齿不要怕,你要坚信,对于一些完全或部门萌出的智齿,定逃脱不了拔牙的,拔智齿几乎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
但对于完全隐藏的智齿虽暂时能避免拔牙痛苦,还得去牙科检查,在下定夺。那么,在还未拔智齿之前,有啥好方法能减轻痛楚呢?
如何减轻长智齿的疼痛
1、按摩长智齿的部位
一般来说,长智齿部位连带的脸部多会发肿,此时不妨通过脸部对长智齿的部位进行按揉,手部的力度轻缓有度,可有效帮你减少疼痛。
在对长智齿部位进行按摩的时候,不宜胡乱按,应当遵循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式进行,效果会更明显。
2、加强口腔清洁、卫生
一般长智齿多是由于发炎而发肿,所以一定要重视起口腔的清洁卫生,早晚要好好的正确刷牙,另外进食之后应用淡盐水漱口,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发炎的症状,辅助消肿止痛,另外可别用舌头舔长智齿的部位,以免增加疼痛感。
3、把好饮食关
在长智齿期间,就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辛辣的烧烤、麻辣烫就暂时甭想了,因为辛辣的食物会助长智齿部位的炎症,另外过于生冷、坚硬的食物也不宜吃多。
此时,吃点馒头、喝点大米粥、新鲜的果蔬便是极好的选择,有助改善炎症、降低上火的症状。另外一定要多喝点温开水,能有效带走一部分口腔中的细菌。
长智齿时 还可以试试这几个小妙招
1:用纱布包几块冰块,外敷在疼痛的脸部位置。
2:切一片生姜或是取一粒花椒放在智齿的部位,来回更换几次,能有效止痛。
提示:在长智齿期间若疼痛难耐,不妨在医生建议下食用相关的止痛消炎药,另外为了避免智齿所引发的口腔疾病,建议尽快拔出。
上文为大家介绍了,缓解长智齿疼痛的一些方法,你是不是应该好好看看,以帮你摆脱智齿的疼痛。
本篇文章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癌字三个口,病从口入,众人皆知;病从耳入,鲜为人知。
一般如果不是听力受到影响,耳朵的问题几乎就被人们直接忽略了。不过,等到那个时候,治疗起来既困难又耗钱。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会让我们的耳朵越来越”残疾”?
1、噪音引起耳部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全球至少有11亿的人因为噪音而面临听力受损的风险。噪音对耳朵的影响不言而喻。
60-70分贝声音对耳朵来说比较能适应,越往上越危险。一旦音量超过100分贝,就很容易使耳朵内与听觉相关的细胞受到损伤、甚至死亡。
有些人对“分贝”这个概念很模糊,毕竟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法随身带个分贝仪,说话前还用分贝仪测量着说话,这场面既滑稽又不现实。人们总结出各个分贝大致对应的情况如下:
0-20分贝:对一般人而言,会感觉很安静。
20-40分贝:就像有人在轻声地说着悄悄话。
40-60分贝:就是普通的室内谈话。
60-70分贝:耳朵感觉有点吵,但还能勉强忍受。
70-90分贝:很吵了,像熊孩子在闹。
90-100分贝:吵闹加剧,耳朵受到强烈刺激。
100分贝以上:瞬间感觉耳朵轰鸣,持续几分钟容易致耳聋。
生活中常遇到的噪音包括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歌舞厅的声音、高音喇叭、大声喧哗声等,为了耳朵着想,应尽量避免这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因为“使用耳机”而患上听力下降、耳鸣耳聋等问题。专家建议尽量少用耳机,如不得不用,也不应该持续使用超过半小时。
2、水进入耳朵易导致耳部疾病
经常骂一个人“脑子进水”,实际上这种情况极少发生。但是耳朵进水就是非常普遍的了。洗澡、洗头、游泳等情况都特别容易让水进入耳朵。
耳朵进水的感觉不好受,因而也不会有人傻到一点措施都不做。但是大部分人都是简单地甩甩头、拍打或者用手指随便掏掏,只要耳朵不难受就完事。
这么做,其实耳朵里还残留很多水分,耳内长时间保持湿度过大的环境,细菌滋生起来就特别快,中耳炎、耳膜感染甚至耳膜穿孔等耳部疾病,也就随之而来。
正确的做法是通过甩头、拍打、跳跃等方式初步清除水分,然后用消过毒的棉签轻轻把水分吸干。这样才能保证耳内干燥,不易滋生细菌。
3、其他因素导致耳部疾病
遗传因素、高龄产妇、药物感染、耳朵受到外伤、年龄增加等因素都容易导致耳部疾病,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加注意。
眼睛、嘴巴、鼻子和耳朵对人类有多重要自不必赘述,而耳朵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把耳部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
本篇文章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