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底线》观后感,结局咋了?
2017-09-15 18:32:59 阅读:963+
来源:网易科技 作者:吴建飞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悚人惊心”的电影了,宣传海报的诡秘多端、不可捉摸,让看片之前的我把这部电影定位在了密室惊悚剧上,好吧!我承认我高估了主创人员的水平。同样的密室题材,2010年上映的《密室之不可告人》让观众对国产的密室惊悚剧产生了期待,这是脱离中国电影“大而空”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玩不起投资、养不起大牌演员、置不了排山倒海的场景,国产的小成本影片的出路何在?国内外诸多影片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以独到敏感的视角、用编排精良的剧本、选认真负责的演员、拨功力扎实的导演、靠严肃负责的态度,避其锋芒、剑走偏锋、挥戈反进,拍出贴近观众心里期待的小成本电影。避其锋芒并不是说不考虑票房,毕竟在商业社会中任何拒绝票房的电影只会自寻死亡,而是说影片抓住一部分观众就足以,就可以保障票房的波澜不惊。比如《密室之不可告人》,虽然在细节上仍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可是依旧能抓住国内大部分悬疑剧爱好者的心。整部影片行云流畅、重点突出、氛围幽怨,看下来没有一点疲劳之感、甚至可以大呼过瘾。像这种剧情上没有大漏洞、观众可以不出戏的小成本影片在国内也实属难得了。
刚上映的《绝对底线》,似乎要开辟另外一条匪夷所思的路,把剑非要偏到犄角旮旯不可,也算勇气可嘉。看这部电影的感受就像原本我准备吃一盘精致诱人的大闸蟹,最后却端上来一盘粗制滥造的皮皮虾一般,本来就是个笑话。这部戏不应该带上悬疑惊悚的标签、更不应该叫做《绝对底线》,而是应该改作“剽窃教授的自我反思之旅”或者“屠夫的拯救天使之路”。在我看来,这个电影中的屠夫实在太像是一个天使了,大学教授林天白刚名利双收,就引出剽窃小说的不争事实,通过屠夫的天使行为共处所谓的“密室”,获得自我救赎路上的两难思考。这么说并不是有意贬损这部影片,既然作为一部密室题材的悬疑惊悚片,那么对“密室”应该有准确的把握。所谓“密室”指的就是封闭空间,在封闭空间中造出欲死不休、欲罢不能的心理极端惊悚状态,表面看是一个“密室”,却往往带有暗喻人类心理混乱无序、极端丑恶的目的,是一条人类自我救赎之路。如希区柯克的《后窗》便是极其成功的例子,前些年比较火热的《致命ID》则在营造恐怖氛围上耳目一新。
在看《绝对底线》过程中,整部影片突然成了一部似是而非的喜剧,既然是以悬疑惊悚为卖点,海报上也有“当屠夫绑架了推理小说家”这句话点明主题,那么整部影片就应该紧扣这个主题大做文章,做足恐怖凝重的氛围。可是这条主线却成了旁枝末节,林天白剽窃论文的心灵挣扎这条支线却喧宾夺主,安然向上,真是令人啼笑皆非。我真的开始怀疑这部电影的投资方应该是教育的权威部门,电影的受众则是如今浮躁挣扎、靠抄袭扬名的大学教授们,放映场所进一步放在各大高校,再来一场严禁“学术造假”的宣传教育活动相配合,这才算上实至名归。剧中郭大叔的表演实在是像在演小品,一板一眼错落有秩、充满喜感,如果影片定位是喜剧我无话可说,但如果是惊悚,那就要细细考量了。不知是导演要求还是其它原因,剧中的屠夫始终一个表情,让人暗自发笑,不过可以看出表演还是很卖力的。看影片前,以为主演郭涛是《高兴》里的主演郭涛,之后才明白此“郭涛”非彼“郭涛”。当然,这部片子也有让人满意的地方,如对背景配乐的把握总是清晰明快;对镜头语言的运用也自有独到之处;对人物语言的刻画细致深入,特别是通过屠夫的语言对剽窃教授一针见血的批判。可是瑜不掩瑕,除了主题不清之外,还存在多场景进程的拿捏不足,导致观众有轻微的脱戏感。
上一篇:《狂暴飞车》解析与观
下一篇:吃完柿子不可以吃什么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