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张雨绮因家庭纠纷闹进警察局,随后火速离婚的话题早已成为吃瓜群众近期的谈资。
大部分的言论都在说「我张姐,就是这么霸气」、「果敢的女人最有魅力」,支持张雨绮在面对婚姻时的坚持自我和从不将就。
但大家是否有想起,张雨绮还有一对1岁不到的龙凤胎宝宝。有律师表明,孩子未满2岁,抚养权应归属于母亲。于是大家也跟着松了口气,跟着母亲就好。
事情虽这么讲,但终究一个离异的家庭,从小就不圆满的家庭会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是存在不容忽视的影响。
记得《我家那小子》里有一个镜头,陈学冬孤独地一个人蜷缩在茶几下面,看着让人有点心疼。
因为从小父母离异,没有人愿意带着他,就跟着大姨生活。当大姨回忆起小时候,把陈学冬送去全托幼儿园时,他哭着说:“你们都不要我了。” 一个还未接触外面风雨的小孩,说出这样绝望的话,让大姨心疼不已。
父母的缺席让陈学冬没有安全感,怕失去,更怕拥有。而长大后,在面临感情时,也更加胆怯,更加害怕失望。如果从小在心里打上的结一直无法解开,那长大后,又如何勇敢地放手去享受爱呢?
在美剧《无知之徒》里,那个荒唐无赖的老爸Frank,从未承担过父亲的任何责任,还总以「我生下你,便对你有恩,你若不听我的话,那就是忘恩负义」的态度强行夺取孩子存下来的积蓄。
原生家庭离异、重组、再离异、再重组,让这个剧中的家庭变得像一个孤儿院,孩子们相依为命地抱团取暖。同时,难以避免的是因为爱的缺失和父亲没有担当的表现,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抑郁、叛逆、暴力倾向和情绪失控。
尽管这部剧里的故事情节过于戏剧和夸张,但却将一个不完整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展露地淋漓尽致。
如果父母都未曾认清自己的角色,未曾接受和承担自己的责任,未曾参与过孩子的成长,那长大后,凭什么还要求孩子以你期待地方式去对待你?
还记得有一次采访拳王邹市明时,他坦言「每当说起爸爸,丧偶式育儿,似乎是我们躲不开的话题」。
作为运动员这样的特殊身份,为了国家,为了荣誉,常常要奋战在体育赛场。自然会错过孩子的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第一次家长会,甚至记忆里的第一次生日。
以传统的观念来讲,作为父亲,有养家糊口的责任,不得已才会缺席,但对孩子来说这一次的缺席却在幼小的心里关上了门。这个爸爸是英雄爸爸、是光环爸爸,但似乎不是我的爸爸。
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迪曾经说过:“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如果母亲的陪伴是带来安全感,那父亲的存在是给予勇气、责任和从容不迫,二者缺一不可。
国外有一个插画师,曾画出这样一幅画,稚嫩的小手希望紧紧拉住两个大人的手,但却总是被放开。
父母的分开在他们自己眼里,只是人生中遇到一个小小的山丘,跨过去可能还有机会看到雨过天晴。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一座大山,在漫长的成长攀爬中,都不一定能遇到最后的彩虹。
在孩子的成长中,爸爸和妈妈,两个重要的角色,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第一对象,不仅仅担任思想品德课的老师,还是人际交往课的模范。每个孩子长大后阳光自信的笑容,是经历过一个健康有爱的原生家庭的最好映射。
请答应孩子,多去想想以下几个问题:
对待自己的婚姻感情时,是否把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去考虑和做出决定。
敢爱敢恨的同时,父母双方是否有协议出对于孩子教育和成长的最佳方案,而不仅仅是抚养。
父母工作再忙,再没有时间,是否挤出一点点碎片时间,给予孩子陪伴、沟通和帮助。
当成年人总是渴望和呼唤仪式感的时候,是否也考虑过给孩子一个成长的仪式感,找到父女或母女间的平衡。
父母双方是否经常有沟通交流,明确双方的职责和角色分工,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而不是找借口扔给一方。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如果妈妈代表爱的中心,那么爸爸就是那个带领孩子去征服星辰大海的人」,请不要再缺席孩子的成长,更不要擅自剥夺了孩子成长中应该需要的养分。
-END-